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开车族如何正确护腰

发布时间:2015年5月7日

现今社会,汽车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病”也接踵而来,不断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其中以开车习惯不当引发的腰部问题最为常见。

开车坐姿不良:有些开车族喜欢将座椅尽可能向前或向后调,其实都是不正确的驾驶姿势。座椅太靠前,四肢的活动空间减少,四肢及腰部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容易造成四肢及腰背肌肉酸痛;而座椅太靠后,躯体势必前倾加大,这样的姿势不符合人体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增大了腰椎间盘的压力,易引发椎间盘突出。其实要掌握正确的驾驶坐姿并不难,一般以双上肢握方向盘,肘关节屈曲呈50-60度;双下肢自然搁于踏板上,膝关节自然屈曲呈60度左右为宜。臀部尽量靠后,在腰部可以垫2-3寸厚的腰垫,既能保持腰椎前凸的正常生理弧度,又对腰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开车空调温度过低:过低的温度会使局部血管、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同时低温使皮肤毛孔收缩,汗液排除减少,不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所以行车时可适当开窗通风或控制车内外温差在5度以内,这样更有利于健康。如果已经有腰痛症状,可以进行腰部热敷理疗,同时开车时可以佩戴腰围,可对腰椎支撑保护,又有局部保暖功效。

频繁急刹车:腰椎之间,靠小关节、韧带、椎间盘以及周围的肌肉维系正常的位置关系,保持腰椎的相对稳定性。行车过程中急刹车时,惯性及前冲力会使司机身体向前急冲,此时颈腰椎也会随之向前猛烈屈曲,之后又弹回原位,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摇摆伤”。此时腰椎的稳定结构发挥了限制腰椎间相对移动的作用,但反复频繁的急刹车,稳定结构也会疲劳损伤,致使腰肌劳损、筋膜炎,甚至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

 当然,鉴于行车时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紧张状态,建议连续行驶不要超过两小时。最好每隔一小时休息10分钟,下车散步及活动腰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放松腰背部肌肉,能有效减少腰痛的发生率。对于已经有腰痛或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急性发作期严禁驾驶活动,经休息治疗症状缓解后,也应避免长时间驾驶,驾驶时务必佩戴较坚硬的腰围,在颠簸不平的路况下,尽可能减速行驶,以免加重腰椎间盘突出,再次诱发腰部疼痛。

(南翔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