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走近儿童孤独症

发布时间:2015年5月19日

据了解,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孤独症致病原因不明,但患病人数却呈增长趋势,我国现有约50万儿童患孤独症。

1、情感。患这种孤独症的孩子对大人无远近亲疏之分,两岁以内谁抱都可以,生人逗,妈妈逗,难得一笑,你再喊他也休想看你一下,不予理睬。带他上街或去公共场所,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毫无反应。

2、生活方式。患儿只能在刻板的环境中生活,要是稍一改变形成的生活方式或习惯,就会惊恐紧张或发脾气。有的患儿只喜爱某一玩具,连睡觉也抱着。要是不让他搂着睡,就会哭闹不休。

对待儿童孤独症,贵在早发现早矫治。这需要家长、幼儿教师和心理医生密切配合,针对不同孤独症的表现,持之以恒地进行有关训练。

譬如孩子理解语言方面有困难,可专门设计一些实物进行训练,加以引导,让孩子逐渐学会识别和辨认;如果表达方面有困难,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看着实物来回答简短的问题,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重复学习,以加深记忆;如语言交往障碍,父母和老师要多和孩子交谈,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其会话能力;要让孩子多动脑多动手,可教孩子搭积木、洗手帕、洗碗筷、扫地、布置房间等,以培养其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到野外游玩,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灵山秀水、雨露霜雪、花鸟鱼虫……会给孩子以有益的启示。

多让孩子接触生人,鼓励和小伙伴们一块儿玩耍,这样可培养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以及归类综合的思维能力,与周围人建立感情,逐步改变缺陷性格和不良行为,增强社会交际的本领。只要对患儿进行不懈的引导训练和教育,就会使孩子走出孤独的沼泽。

(区妇幼保健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