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六月防病要点

发布时间:2015年5月18日

六月时值盛夏之季,气温将不断攀升,特别是进入梅雨季节后,天气闷热、潮湿,适宜肠道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市民们应注意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以及做好降温防暑等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病重者还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六月份,处于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消毒隔离等工作,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的良好卫生习惯,一旦发病,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粘冻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夏秋季为菌痢的好发季节。虽然嘉定区报告菌痢发病率很低,但是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引起集体单位暴发。因此,市民应特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不吃不洁、不卫生的食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幼托机构、企业、工地等集体单位要切实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确保饮食卫生。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且往往以集体性发生或中毒的形式出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关键在于要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市民在举办婚庆宴席、聚餐活动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腐败变质、生或半生的食品;规范加工食品的操作,防止因生熟不分而导致食品的交叉污染。

此外,随着气温的上升,蚊蝇等有害生物将大量繁殖,广大市民要做好防蚊灭蝇工作,防止其传播疾病。另外,高温作业的企业要落实防暑降温措施,预防中暑的发生。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