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大部分老百姓都会想到到医院进行膏方调养,一年一度的立冬节气又即将到来,正是进行膏方调养的季节,有的人可能会问我能吃膏方吗?吃膏方前需要服开路药吗?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能起到很好的防病治病作用。医生所开膏方往往通过因人制方、辩证施方、扶正祛邪、治病和防病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调补人的精、气、神,起到虚人调理、延缓衰老的作用。既实现了个性化给药,又免除了煎煮汤药的麻烦,彰显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特色和优势。
膏方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补”字,膏方调养,消化吸收是关键。一般脾胃功能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服用膏方。但对于脾功能不好或过度虚亏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开路药”,以调理其脾胃功能、以利于膏方的吸收和利用。
“开路药”首要作用是扫除障碍。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者,临床常见舌苔厚腻、没有食欲,有的还有胸胁痞闷症状等,如盲目服用膏方,不但影响对膏方的消化吸收,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在此类人群正式服用膏方前,医生一般会开出一些运脾健胃、理气化湿的中药,帮助改善脾胃功能,为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些中药先膏方而行,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开路药”。常用的开路中药如下:陈皮、半夏、厚朴、枳壳、六神曲、山楂、炒谷芽、炒麦芽、紫苏等。
“开路药”的另一作用是投石问路。有的患者身体状况极度虚弱,气血阴阳各方面都受到损伤,如一下服用大量的补药,可能“虚不受补”,会适得其反,影响机体内部的运转功能,加重病情。此时医生也会开一些药物以开路试探,这些药物一般是补益力较轻的方药,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也可用些经典方如香砂六君子汤、保和丸等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若患者服用这些药物后无明显不适,且情况略有好转,就说明患者机体状况可以接受进补,然后再适当加大补益膏方药量。如服用开路方后患者情况反而更差,说明患者尚不能接受膏方进补,不能贸然服用膏方。
另外,饮食与“开路药”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在进补之前,先要调理肠胃。调理肠胃,最主要就是注意饮食。大鱼大肉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热量,多吃不仅会降低肠胃的蠕动能力,造成便秘,还会影响消化吸收。在进补膏方前,富含脂肪、蛋白质,还有油腻的东西都要少吃,酒也要少喝,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服膏期间,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饮浓茶。如膏中有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物时,应忌食生萝卜,防止人参、黄芪等营养成分被快速排泄,起不到进补的作用。如果突然出现感冒发热、伤食腹泻、胸闷腹胀、咳嗽咯痰等急症时,应暂停服用膏方,待病情痊愈后再服用。
(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蔡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