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禽流感可防可控

发布时间:2016年1月2日

1.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 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3.禽流感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禽流感主要通过病禽(H7N9可通过活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等物质进行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源、密切接触传播。

4.禽流感病毒如何杀灭?

禽流感病毒怕光、怕热,普通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可以灭活。通过加热(6530分钟,1002分钟)或普通消毒剂(福尔马林、碘复合物等)也可杀灭。但在低温、干燥环境中可保持数月以上。

5. 涉禽从业人员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1)主动掌握禽流感防控知识;

2)在进行活禽经营和宰杀等过程中,采取戴口罩、穿手套等个人防护;

3)在活禽交易完毕后或就餐前,应做到勤洗手,减少感染发病机会;

4)密切注意自身身体状况,出现发热、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