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春季儿童保健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6年2月25日

春天万物苏醒,人们也从寒冷的严冬中走出来。各位妈妈在没孩子之前,最喜欢的就是春季,自从有了孩子后,又变成了最怕春季。春天气候变化无常,是各种流行病高发期,稍不注意孩子就容易患上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

我们的宝宝需要有哪些关注呢?让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龙翔来告诉你吧。

防感冒和肺炎  春天是感染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儿童更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特别是春节,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按时接种疫苗。感冒似乎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小病。但对婴幼儿来说,随感冒而出现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由于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婴幼儿患感冒后极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病症。另外,感染和变态反应还可诱发风湿病、肾炎、心肌炎和肝炎等,因而不可麻痹大意。  

远离哮喘  1.了解气候特点,适应气候变化,预防哮喘。冬去春来,气候由寒转暖,春季多风沙,昼夜温差大,时有寒冷空气刺激,均可诱发哮喘发作。2. 找出确切的过敏原,回避或控制哮喘的过敏原及其触发因素,是防治哮喘的重要手段。3.及时控制感染因素。春季呼吸道感染明显增多,病原多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作为过敏原被人吸入后可直接诱发哮喘,又可以破坏紧密相连的上皮细胞,使其增宽,外界其他过敏原则乘虚而入。如果反复感冒,则哮喘发作接连不断。4.适当限制超量活动和运动。春季室外活动和运动相应增多,吸入过敏原的数量和机会也相应增加,哮喘就容易发作。5.情绪因素、药物(如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细菌疫苗、抗毒血清)和食物因素(如鱼虾、糖果、某些饮料等)都可能引起春季哮喘发作。避免情绪波动,用药和进食时多加注意就有可能减少或减轻哮喘发作次数,即使发作,程度也会减轻,如再配合有效的治疗,就能长期控制哮喘不发作。

防治精神-习惯性抽动  春季的气流、气压、气温及湿度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容易扰乱儿童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加剧心理机能紊乱,引发精神-习惯性抽动,也叫抽动症。   

治疗以减少患儿焦虑、紧张的情绪为主,并消除可能有关的病因,配合转移注意力、心理疗法、药物疗法、合理教养等措施。

(区妇保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