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春捂”应该如何捂?

发布时间:2016年3月9日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而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身体上有4处必须“捂住”。

捂颈部,受寒之后,肌肉紧张,牵拉得颈椎的小关节错位,颈椎病就是由此诱发的,很多神经性头疼的人也和颈部的受凉有关,颈部有三个与身体受寒直接相关的穴位,颈部的保温其实就是给这三个敏感穴位保温,因为“头为诸阳之会”,头一般不怕冷,所以可以不戴帽子,但一定要戴个围巾,这是避免颈椎病,避免神经性头疼的关键。

捂肚子,最薄弱地方,就是腹部。中国过去就有穿“兜肚”的讲究,再热的天气,肚子也是一定要保温的。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所以“捂”肚子就更重要了。

捂腰,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腰部支撑人的上半身,带动下半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腰部受凉,很容易发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可见,护腰不可轻视。

捂腿,因为通常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也就是“寒自脚下生”。许多女性爱穿裙子,有早换春装的习惯,特别是爱穿露出脚面的鞋,更是寒气侵入体内的主要途径,而受凉是腿脚麻木关节病等病症的主要诱发因素,多“捂”几天有益健康。

春捂益处

第一,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第二,“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第三,“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凭个人感觉,可以考虑适当脱点衣服。“春捂”是中国的老讲究,有研究表明,体温提高1度,免疫力提高5-6倍;体温降低1度,免疫力降低30%。这些数值的精确性有待证实,但低温降低免疫力确实是事实。一年之计在于春,掌握“春捂”法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你值得拥有。

 

(南翔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