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变大。适逢假日,市民外出访友、聚餐、旅游较多。在此提醒大家,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谨防手足口病、水痘、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的发生。
一、手足口病
根据我区手足口病疫情历年监测数据分析,9月-10月为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秋季小高峰,手足口病发生可能性仍较大。“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期间市民外出旅行增加,感染机会增多。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家长们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手足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呼吸或心率增快、出冷汗等症状,就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应立即带其就诊。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消毒、全日健康观察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去就诊。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蚊媒传染病
蚊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我区历年蚊虫监测数据显示,5-10月是蚊虫活动的高峰季节,易发生蚊虫叮咬。建议市民在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夜间睡眠使用蚊帐;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翻盆倒罐清积水”,消灭蚊子的孳生地。现在,我国广东、海南、云南、浙江等登革热高发地区以及登革热的主要输入国家均已进入流行季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商务贸易、旅游运输等人员活动频繁,尤其上海正在筹备11月份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期到达的商务和工作人员逐渐增多,易出现输入性病例。近期本市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有所增加,且已出现本地感染病例。建议将以上地区和国家列入行程的旅客外出时做好防护,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患病风险。假期结束后,出境旅游人员大量返境,相关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适龄儿童应根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三、水痘
10月份气温渐凉,秋游等集体性活动增多,水痘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水痘流行。中秋、十一等长假外出旅行返沪人员增加,增加水痘输入性传播概率。建议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室内通风,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就医;待患者痊愈后方可返校、复工。家长们可以按照2017年新版上海市第二类疫苗接种程序领着自家宝宝自愿、自费接种水痘疫苗。日常生活中,个人应做到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食源性疾病
10月份气温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适合细菌增长繁殖的温度范围,食物易发生腐败变质。适逢假日,外出就餐、聚餐增多,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建议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等确保用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规范食品的加工操作流程,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保存;食物必须烧熟煮透;做好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市民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日常做饭,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尽量不剩饭菜;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饭菜一定要热透后食用,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外出就餐,选择正规餐饮店,少点凉菜,少吃生、半生的海产品、水产品或肉制品等。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后及时就医。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秋季气温下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该病可通过粪-口、呼吸道等多途径传播,传染性强,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或单位传播。托幼机构、学校人群密集,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市民们应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后要彻底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喝开水,吃熟食,尽量避免在路边不卫生摊点就餐。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因病缺勤缺课追踪,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劝其就诊并居家隔离,及时做好患者呕吐物和腹泻物的处置,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来源:嘉定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