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立秋

发布时间:2019年8月6日

b5466ff208414ea8adb1acd3cf2c7edd.jpg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秋天养生可根据秋季特点来科学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饮食科学——要讲究

1.多食酸味食物

多食酸味食物可补肝气,收敛肺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橘子、猕猴桃等。

a311151146974b2d90bbcc71dcd45e9e.jpg

2.多食养生粥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4aa4ad0e5d2d4f819326d12b2595e9ea.jpg

3.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851bdeccb0ed429c81e97dca35cb2ec4.jpg

4.多吃滋阴润燥食物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等。

d7172ba0be0f482cb83aaf0b9b7547d3.jpg

5.不要吃太多高蛋白食品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的天气,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等高蛋白食品。

6.尽量不要吃热性食物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5be1defac59d4c64a80c4e674ed3c196.jpg


7.多食养颜食品

食物抗岁月侵袭的魔力,要远比那些瓶瓶罐罐里价值不菲的化妆品和保健品来得更省事、更有效。如大豆、海带、西红柿、藕、胡萝卜、蜂蜜、苹果等。

7899881862d84553b41d29c96eaa8157.jpg

8.多吃素三宝

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芋头:有益胃生津、宽肠通便、化痰散结、补中益气等功效,非常适宜用来补虚。

莲藕: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

4c68b6c3569f4c549c159df7e4ca54b2.jpg

注意要挡住“秋老虎”

1.防暑降温要继续:“秋老虎”发威时,暑气更加逼人,人们防暑降温仍要继续,以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及时补充水分。

2.空调使用要适度:伏天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吹空调降温要适度,以免出现腹痛、吐泻、腰肩疼痛等症状。空调开放时间不要过长,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3.初秋运动宜舒缓: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但是目前,湿热仍比较重。因此,户外运动要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最好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4.穴位按摩好处多:在这段时间,调理肠胃和身体祛湿是养生的关键,有两个穴位可以在这个时候多揉按,调理身体。一个是胃经的足三里穴,还有一个是脾经的阴陵泉穴。

223ac2a214e3413888072decd1ca7d4b.jpg

三种人不能随便贴秋膘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譬如立秋素有“贴秋膘”一说。不过秋膘也不是谁都能贴的!

1.脾虚者: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胃火旺盛者:平素爱吃辛辣、油腻者,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可以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e8e8b8b10a2d40f1b822477803c3b4ec.jpg


培补元气——艾灸

1.大椎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太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4.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04710ffb1b4e42f3b4c49dff94ec602c.jpg

收敛内养——适量运动

1.爬山:加强心、肺功能。适合人群: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秋季爬山,温度变化比较大,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2.慢跑:增加能量消耗。适合人群:中年人(亚健康者更为有效)。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以及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瘦身。

3.冷水浴:增强免疫力。适合人群:无疾病、身体状况正常的人群。冷水浴是指5-20℃之间的秋季自然水温。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而且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对于消化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洗冷水浴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7d344ba4465a4ce3b6441105cf07166f.jpg


本文内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