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寒露,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祖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时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下面就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寒露的养生方法:
衣:古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老祖宗说的好“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因此大家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以防“寒从足生”。足部保暖也必不可少,建议大家不要穿着露踝的衣服,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加快体内的血液循环,既能消除疲劳又可以促进睡眠。
食: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因此,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尤其重要。所以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平时应多喝白开水和蜂蜜水,不可盲目喝凉茶,以免加重秋燥,耗气伤阴。食物应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还可以煮一点红枣莲子银杏粥(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住:寒露过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最为多发,每当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原因是天气变冷和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因此,秋季宜早睡早起,注意劳逸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大家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深秋寒气袭人,大家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居室及其周围也可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行:寒露时节,秋高气爽,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晨练时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过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平时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可以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如快步走、爬山、太极拳、散步等,既能收敛心神,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注重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笑一笑,十年少”,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平时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