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冬至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

节气养生篇——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时间大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b5611787eb664074a0027d6c4a5cd570.pn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e528ba7f93104089a00f5e52b815c9fb.png

冬至三候

蚯蚓结: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动: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0d566c5e49764cefb1288d7a87182b2e.jpg

冬至民俗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5da6e0440d1540dd8e40d3818bbddea3.jpg

冬至养生

  一:会躲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 “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一躲吃: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二躲冷: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躲房事:在人体阳气虚弱时,宜养精蓄锐,切不可过思邪淫伤身。

  四躲大汗: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五躲是非: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二会搓

  冬至常搓手对健康大有裨益,通过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于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逐渐兴奋起来。

  经常刺激位于双手拇指根部隆起处的鱼际穴,可疏通经络,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

  搓手时宜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两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其在转动过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时间可长可短,贵在每天坚持。

b5d3f7fb34cc4292a0a6341ddd8f481f.jpg

  三会晒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

  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四会动

  冬至后应注意减少运动量,要在动中求静,也可常练“冬至十一月中坐功”。

  具体做法是:每天晚上,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双拳轻轻按膝,如此做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

  此功法可改善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秘结、颈肿、咳嗽、腰冷等。

dbcc0aa0143c48bc87d0b32b8e0e0bb6.jpg

  五会睡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如果身体能接受的话,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这样不仅能让人变得清醒、精神振奋,还可以预防冬季外出冷空气侵袭而引起的感冒。

36a0d63cfe9b44449f0a41c697126a81.png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等,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