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篇——立春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标志,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冬春之交,由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期,体质差、适应能力弱的人就易得病,所以冬春之交是一年之中比较容易得病的阶段,目前又是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注意养生。
立春后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而生发阳气,一靠吃,二靠动。
吃养阳
1.吃芽菜
黄豆芽:不仅可补充营养,对于发育的孩子,成倍增加的叶酸、核黄素等正是成长必需。
绿豆芽:春天里上火生了口腔溃疡,或是小便发黄、耳后有水流出、早起眼睛发蒙有眼屎,就要多吃绿豆芽解毒。
2.品春菜
香椿:香椿有开胃、降火的功效,还能保肝、利肺,对多种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荠菜:荠菜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还可以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春天多吃点,能有效预防上火。
菠菜:菠菜能养血润燥,因而可防治便秘,同时常吃菠菜对大脑有好处。
3.饮春茶
玫瑰茉莉茶: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此茶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
薄荷茶:薄荷清新的气味可赶走春困,醒脑提神,同时还能增食欲助消化。
4.咬春果
枇杷:枇杷有岭南开春第一果之称,在春季的时候多吃枇杷可以帮助预防感冒。
菠萝:干燥的春季吃菠萝能帮助消化,消除炎症和水肿,能够促进血循环。
草莓:草莓不仅是公认的“春季第一果”,还可以有效地辅助治疗春季易发的嗓子疼、肺热咳嗽、长火疖子等疾病。
动养肝
1.早起早睡养肝气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夜卧早起。传统医学来说,睡觉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法。孩子尽量21点前入睡,成年人尽量不要超过22点入睡。晚睡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虚、湿气重,从而出现倦怠乏力、易怒、脱发、面色发黄等不适。
2.敲肝胆经清肝火
到了春天,随着肝阳生发,肝气开始推动气血运行而滋养全身,但如果此时因肝阳生发太过或肝气郁结而生成肝火,则容易损伤肝脏。经常敲击肝经、胆经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
3.闭目转眼养肝血
肝脏和眼睛是相通的,肝主藏血、开窍于目,所以养肝,首先可以养目,而闭目、转眼不但能缓解眼部不适,减轻肝血不足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4.伸个懒腰理肝经
立春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此时容易出现春困,人体困乏时,气血循环缓慢。此时经常伸个懒腰,可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同时激发肝脏机能,达到肝脏保健效果。
5.梳头百下助生发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除了缓解头晕、头痛等不适,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几率。
(摘自: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