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今日小满
小满节气处在春夏相交之际,它既有春天万物升发的特点,又有夏天多雨热烈的特点。此时,阳气开始充实,达到“小满”的状态。
但因温热挟湿的气候特点,人体的阳气也容易受损,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也会更加烦躁。为此,人们应该抓紧时机养生,让身体的气血也达到“小满”。
小满养生五不做
1、不乱穿衣
此时节气候还不稳定,时冷时热,故小满时节忌乱穿衣。穿衣不能凭心情,光顾美丽不顾健康,热时不能太捂着,冷时不能太冻着,要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这样人体抵抗力才不会削弱。
2、不吃隔夜生冷食物
小满时节气温较高,湿度大,给细菌、病毒繁殖创造了条件,隔夜食物易变质,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造成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
小满时节,很多新鲜瓜果上市,尝鲜是人们必做的事,但瓜果应洗净,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杂,吃了桑葚吃香桃,吃了枇杷吃李子,这样尝鲜得不偿失,反而易伤胃肠。
3、不过食肥美油腻
小满是阳气升发的时节,一些高血压、胆囊炎、精神类疾病等慢性病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加重,所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麻辣等刺激性食物,特别要忌食一些甘肥滋腻、生湿的食物。
清淡饮食有助于调养身心、平缓情志。特别强调,餐桌上时令的野菜不可少,时令菜蔬的天地应时之气最足,有益人体。
4、不贪睡迟起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小满时节昼长夜短,天早早就亮了,人们应见亮就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夜睡可以稍稍晚一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但也不应该晚过11点。
睡子午觉是所有季节都应遵循的规则,小满时节睡好子午觉,有助于护阳养阴,使体内阴阳平衡。
5、不过度运动
“汗为津液”,小满气温渐高,人体出汗增多,易耗气伤津,损伤心阴,出现乏力、懒言等症状。特别是老年人,更是伤不起。所以,小满时节的运动不宜过度,运动时让身体出些“毛毛汗”就行了,莫大汗淋漓。
每天坚持午后或傍晚快步走或慢跑个半小时就好,不要久坐久卧,动动才有阳气。
小满养生吃四样
1、绿豆——消暑止渴、清热解毒
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用,自古以来就以能入药而备受人重视,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药草中毒等,也适用于降低高血压。以绿豆汤做茶饮,对防治咽喉肿痛、尿黄身痒等属于热证者有效,绿豆皮也叫绿豆衣,其清热解毒的作用比绿豆肉强。
食用禁忌:未煮烂的绿豆腥味剧烈,食后易恶心、呕吐;绿豆性寒,肠胃虚弱、虚寒的人应避免食用;服药期间,特别是服温补药期间,尽量不要进食绿豆,以免降低疗效。
2、樱桃——预防麻疹、收涩止痛
《滇南本草》记载樱桃“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樱桃以含铁质多而出名,铁质为人体血液必不可少的成分,多食可以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中医认为樱桃可以补充气血,适宜小满节气食用。
食用禁忌:樱桃性属温热,热性病和虚热咳嗽者禁食;樱桃含钾量高,肾病患者食用会加重少尿和水肿。
3、丝瓜——清热、凉血、化痰
丝瓜翠绿鲜嫩,是夏秋季节人们爱吃的蔬菜。丝瓜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更高,具有清暑凉血、润肤美容、通经活络、解毒通便、祛风、化痰、行血脉、降血压、下乳汁等功效。
食用禁忌:丝瓜过量食用会导致腹泻,更不能生吃;腹泻者不宜食用。
4、桑葚——补血滋阴、生津止渴
中医认为桑葚能养血滋阴、补肝肾、强腰膝、乌须黑发。亦可作为食疗品,用于阴血不足之面色无华、头晕眼花、体乏无力、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血不养心之失眠、健忘、耳鸣心悸等症的治疗。
食用禁忌:少年儿童不宜过食桑葚,否则会影响人体对钙、磷、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脾虚便溏者不宜吃桑葚;桑葚含糖量高,易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不宜进食桑葚。
小满养生忌三满
1、汗满伤阳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天气渐热,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因此受损。
2、湿满伤脾
“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小满时节,由于雨量的增加,空气潮湿,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汗斑等易发生。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气闷热及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要致病因素。因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故要健脾祛湿。
3、胀满心烦
小满节气时,由于气温增高,即便是有空调帮助,还是难免经历室内室外“冰火两重天”,这个时候人的情绪也会随之改变,容易出现心烦的现象。
养生穴位宜牢记
健脾祛湿要穴
1、足三里
【定位】取足三里穴时,应当屈膝,在外膝眼向下4横指,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处。
【功效】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2、丰隆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
【按摩方法】常用的保健方法是拇指按揉足三里与丰隆穴:用拇指着力于足三里或丰隆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清心安神要穴
1、内关穴
内关穴属于心包经,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堪称心脏的保护神。
【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功效】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的功效。
【按摩方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用指尖有节奏地进行按压,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最好。按揉时如果感到一种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则为较好的效果。
2、太阳穴
【定位】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眉梢和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肝明目,通络止痛。对缓解头痛、眼睛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有较好效果。
【按摩方法】两个拇指指腹分别压住左右两个太阳穴。顺时针方向,用力稍强揉15-20圈,方向相反再揉15-20圈。向下转呼气,向上转吸气。注意按揉时把指甲剪短,以防划伤皮肤。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