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一首晚唐诗人雍陶的《秋露》带我们进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白露”。“白露”反映着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或萧落或成熟。
白露吃四样
1、核桃
白露时节正是核桃成熟的季节,其营养也最丰富的。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素有“长寿果”“万岁子”等美誉。中医上认为核桃可温肺定喘、润肠通便、提升阳气。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最适宜吃核桃来温补身体。
2、梨
梨不仅味美多汁,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而且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质感也完全不一样。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可以生津解渴,熟吃可以润肺止咳。但是梨本身性凉,所以孩子和老人或着是脾胃虚弱、体质虚寒者不宜多吃,最好蒸熟后再吃,也可以加入冰糖做成冰糖雪梨汤,不仅可以降低凉性,而且润燥效果更佳。
3、藕
藕的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而且生、熟皆可食用。藕生食可以清热润肺凉血,熟吃可以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若是生吃,一般用来榨汁食用。进入秋季,天气干燥,人们往往会有咽干、皮肤干燥或者便秘等症状,此时可以将新鲜的甘蔗汁、藕汁、荸荠汁等混合食用,这样可以缓解干燥和便秘。当然熟吃藕也是一种美味佳肴,可以糖醋炒藕片,排骨炖莲藕等。
4、龙眼
民间传说,白露当天,一颗龙眼的营养能够顶一只鸡。龙眼果实营养丰富,是名贵的高级滋补品,《神农本草经》记载着龙眼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能。主治气血不足、心悸不宁、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症。有助于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疾患。白露时节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与食疗佳品。
白露喝两粥
1、白露黄金粥
白露黄金粥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适合秋季食用,口味小甜,入口香糯。
【材料及做法】南瓜削皮切丁,新鲜玉米洗净剥粒,红枣、小米、大米洗净备用。煮锅加适量水烧开,加入小米和大米。煮沸后加切好的南瓜。将玉米粒倒入粥中。煮开后放入处理好的红枣。大火将粥烧沸至南瓜熟透,转小火煮。将粥中煮熟的南瓜用叉子或是筷子夹出。将南瓜放入料理机中,加入适量冷开水。打成南瓜糊。打好的南瓜糊倒入刚才小火煮的粥中。放入少许枸杞,小火煮至粥软烂即可。
2、藕丁莲子紫米粥
藕丁莲子紫米粥中的紫米被称为“米中极品”,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是一种低糖且高能量的食材。
【材料及做法】紫米、糯米、莲子分别洗净,用水浸泡两小时;将莲藕洗净后切成丁。锅置火上,放入清水烧开后,放入紫米、糯米、莲子,旺火煮开后,改为小火,慢慢熬煮,制成粥后,加入藕丁、冰糖煮至藕丁熟即可。将粥稍微晾凉,浇上蜂蜜即可。
白露护四处
1、护肚脐
肚脐(神阙穴)属任脉,是人体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一旦肚脐受寒必伤脏气,会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患。因此,天气转凉时要慎穿露脐服装,夜晚睡觉时最好穿上睡衣,加强肚脐保暖,防止腹部受寒。
2、护后背
进入秋天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可以抵御寒邪侵袭。人体的后背脊柱有一条经脉叫督脉,素有“阳脉之海”之称,统管一身阳气。若是后背受凉必然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因此,养阳必先暖背,平时怕冷者可多晒自己的背部,用阳光之温热来补充体内阳气之不足。夜晚入睡要撤掉凉席,防止寒邪入体。
3、护头部
传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上火好发在头面部是因为此乃是人体阳气会聚之处,阳热较为旺盛。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等症状,此为受凉后寒邪直中经络,损伤阳气,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致。因此,白露时节如需用空调或者电风扇降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护好头部,避免直吹。
4、护双脚
民间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认为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失眠等病症的重要原因。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白露后阴寒之气渐增,换掉凉鞋,穿上保暖透气的鞋子是暖脚的第一步。其次晚上睡前泡泡脚是不错的选择,泡脚时还可以加入花椒、陈皮、艾叶等不同的中药也会起到不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