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地区热冷交替季节的来临,进入寒露节气。昼热夜凉,冷热交替,阳气渐退,阴气渐盛。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
寒露·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逐渐变冷时,正是人体的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的时候,所以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换而言之,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养生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要注意调整睡眠时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坚持适宜的锻炼,调养肺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选择散步、爬山、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主张运动循序渐进,不可过度运动。
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秋燥病”,饮食上主张以温润的食物为主,可选择有滋补脾胃、润肺养阴功效的新鲜蔬菜和应季水果,比如梨、葡萄、香蕉、胡萝卜、山药、冬瓜、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脾胃虚弱的人,生冷蔬果要少吃,很有可能会伤脾胃,引发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主张喝热药粥以养胃健脾,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等。
寒露时节宜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精神养生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进入中晚秋,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定,易出现伤感的忧郁心情,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穴位养生
寒露时节秋燥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等疾病,按摩风池、合谷、曲池穴可以预防感冒;秋燥与寒冷刺激可导致慢性鼻炎发作,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的作用。燥邪易伤阴津,常按三阴交穴,可起到滋阴生津、润燥清热的作用。
推荐食谱
沙参米粥
原料:沙参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煎沙参,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为稀薄粥,每日早、晚温食。
功效:具有润肺养胃、清热养阴、祛痰止咳的功用。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