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立冬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7日


473ba255b18043bb90d6ccb3f67ebee0.jpg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立冬》又把我们带入了冬季。今天是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大概是说秋季作物已经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做好冬眠的准备。我们还没有感受到深秋的萧瑟,就迎来冷风冷雨送到的立冬。


7ee2d52ab2c44baf91263a33b046d853.jpg

立冬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中医认为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命现象潜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很盛。为了适应这个环境,人们也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应该早睡晚起使精神内守。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如果冬天没有很好地养“藏”,到了春天阳气应当生而不能生,就会发生痿和厥之类的病症。


5a46299b53054e7ba27424e886dc2368.jpg

药食同源

从中医五行讲,冬天应属水,而人体的肾亦属水。到了冬季,肾较易受到伤害,所以冬季养生应该要顺应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进而注重补肾。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大类,但是进补也要三因制宜,一般阳气偏虚者,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者,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热者,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


3c64102cde934445b2be80c47b1fee5c.jpg

此外,中医五味中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ddf77093584647f7be1c3de8cf52819e.jpg

适当运动

冬季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专家强调,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5887229da40f41cab09f54f1d13506b8.jpg

调节情志

立冬后,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中医认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冬季应早睡晚起,以养阳气、固阴精,老人最好在太阳升起后起床。晚上最晚不超过11点入睡,中午要抽出20分钟午休;精神养好了,才能健康长寿。


71e534b9a67e44a39fdde783afa6595c.jpg

穴位保健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的保健按摩: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值得注意的是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