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雨水

发布时间:2021年2月18日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今日雨水。

72083d65e2cb4d97bd722d46305ab55e.jpg


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此时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

雨水节气晚睡早起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天充满了生发之气,昼夜的时长发生了变化,白天长而黑夜短,可以将白天工作的时间适度延长,而将夜里睡觉的时间适度缩短。晚睡并非熬夜,不能走极端,一般来说,晚11时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入睡时间。

不要过早减外衣要春捂好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雨水节气后,虽然寒温不定,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也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很有道理的。

年老体弱者不要用冷水洗脸、洗手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洗头及时用吹风机吹干

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另外雨水时节气温渐升,但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脾胃可是后天之本,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要调养好脾胃才行,才能祛除雨水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春季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肝木易克脾土,若是在春季的时候,养生保健不当的话,脾胃功能就会出现损伤,而且也会下降。所以说,现在务必要做好调养脾胃的工作。

b22fdc725a2c40f19d1f4e4e99b723a6.jpeg


养脾有四招

1、护住下身

雨水是全年寒潮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建议大家不要过度减衣,可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半身,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此外,为了防御地气的寒凉,我们可以适当吃些韭菜。

古人把春韭称为“百菜之王”,特别强调“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

不过,晚上睡觉感觉手脚心很热的人、发高烧后十天内、吃东西腹胀泛酸、口气重的人、眼睛发红以及皮肤长痘痘的人,不要吃韭菜。

80748c7f752a4b60a880fd30e2de4c12.jpg

2、多食粥汤

粥类素来有健脾利湿、养胃和胃的功效,《千金月令》曰:“正月宜食粥”,“雨水”前后服用养生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

金橘山药小米

功效:疏肝健脾。

配方: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银耳粥

功效:补脾养胃,益气生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

薏米姜茶

功效:祛湿排寒。

配方:薏米、麦子、小米、蜜枣、生姜

做法:薏米、麦子提前泡2个小时,所有材料一起入锅,煮40分钟就OK了。记得多加点水,不要煮成粥。

3、摩腹提肛

春季当以保养“阳气”为主,睡前摩腹提肛,有助于养护体内的阳气,达到运脾固肾的效果。

摩腹:应仰卧,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200次,有利于促进消化,提高睡眠质量。

提肛锻炼:宜平躺,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及会阴部,肛门紧闭,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缩,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松并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长期坚持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4、饮食以平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风多物燥,食物以平性为宜,适当少酸多甘,另要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可以适当多吃山药,山药有“白色山药胜人参”的说法,有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的功效,还有助降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