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立夏

发布时间:2021年5月7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主要习俗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立夏秤人”等。 

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7fab833606cd45c48734b55a29f635ec.jpg

一、饮食养生

立夏过后,温度可能逐渐攀升,人们难免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进入夏天后,因感暑热之气,有些人,尤其是老幼体弱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称为“疰夏”。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进补”,是个不错的选择。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吃笋,拄腿;吃豆,拄眼——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终于在这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所以,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28c6bef0ed3c4831b3b25d11382adfd2.jpg

二、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84f0a8b62cca4fd8b8b7ff8a2732f035.jpg

三、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心肌缺血发作。

9311b49c68a047878122505cf2af2dc2.jpg

四、起居养生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养护心脏。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下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0070cf5b37844373a1f30089d0047714.jpg

五、立夏药膳食疗方

1、君子白贝汤

组成苦瓜15克、莲子10克、淮山15克、新鲜白贝适量

食疗功效清心降火,健脾化湿

在民间传说中,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就是苦瓜和任何菜,如鱼、肉等一起烹饪,不会让其他食物沾染苦味,因此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故而这道汤取名“君子白贝汤”。

苦瓜虽味苦,但能清热解毒、清心降火、除烦止渴,还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是夏季典型养生食材。

2、桑葚清心饮

组成桑葚50克、乌梅50克、山楂25克、陈皮10克、桂花5克、冰糖适量

食疗功效清心养心,生津除烦

制作步骤

1)先将以上食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

2)在锅中加入适量的冰糖,加入水,中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煮一个小时,将桂花放入锅中,闷煮一会,然后关火,晾凉,用漏勺将原料全部滤掉,然后就可以饮用了,也可以冰镇之后饮用。

这道清心饮是在酸梅汤的基础上增加了桑葚制作而成的。酸梅汤生津止渴,除烦安神,是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桑葚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养心益智,滋补肝肾。将桑葚子加入酸梅汤后,清心和养心同用,相得益彰。

温馨提醒:夏季寒凉要节制夏季属火,在五脏合心,因此中医认为夏季是心气旺盛的季节,心主血脉,心气强则血脉充足,因此人在夏季的生长代谢是一年中最旺盛的阶段,所以夏季不光庄稼长得快,人长身高也最明显,春生夏长就是这个道理。

ad7735f21fe743fe9557c6acdfa6321d.jpg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