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芒种

发布时间:2021年6月4日

35f8e7a14e574824a25eaf93656c0b27.jpg

“芒种”出自《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此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入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梅雨时节,气候闷热潮湿,雨水丰沛,虽有“黄梅时节家家雨”的诗意景象,人体却不胜湿热之苦,因此顺时调整起居饮食,才能安然度过夏天的火热。

一、饮食养生

夏在五行属火,五味为苦,苦味入心,夏季适当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莲子、苦丁茶等有解热除烦、抗菌消炎、促进消化、提神醒脑等功效,然需注意苦味过多又会损伤肺气。此外,适当食入酸味,如醋、乌梅均可抑菌杀菌、开胃消食、敛阴止汗。

7fd8814d278b40f1b35c92d75d13d83b.jpg

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和胃止呕、温肺止咳等多种功效,芒种时节,自制一些姜糖水、鲜藕姜蜜饮等,有助于温中养胃,培固正气,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意所在。

二、时令水果

1、荔枝:应季上市的荔枝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荔枝虽好但性温,容易上火的人不可多食,俗话说:一只荔枝三把火,一天的食用量最好不超过200克。鲜果可以即食,也可以佐菜烹饪。建议和其他凉性果蔬搭配做成色拉、水果拼盘、水果茶等食用,可以有效防止因过多食用荔枝带来的上火。

000e7c1a123549f492829df8794d3ee9.jpg

2、杨梅:芒种时节的江南,杨梅多已成熟挂于枝头。酸甜可口的杨梅口感丰富,在夏天吃还能够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杨梅可以直接食用,吃前要先用盐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后食用。杨梅也可以用来泡酒,杨梅酒对于暑湿导致的腹泻,有良好的止泻作用。此外还能预防中暑,具有养胃健脾、增进食欲等功效。

三、起居养生

1、适当午休: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多数人在这个时节的通病——懒散、四肢倦怠的状态。其原因是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散发出来,即热蒸湿动所致。在日中时尽量避免外出,午休30分钟至1小时,有助于身体解除疲劳。

2、避免着凉:芒种时节,多降水天气,冷暖变化比较频繁,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夏季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容易引起热伤风。同时,阴雨潮湿,寒湿易伤机体,也易患风湿症。另外这个时节,要预防手足口病,还要注意预防中暑、水痘、腮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7c676379ced143119ab781ff77b8619b.jpg

3、勤洗衣服:芒种过后天气炎热,细菌也更加容易滋生。再加上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流汗增多,此时正是皮肤病的高发时期。勤换衣服,特别是内衣裤,每天换洗非常必要。同时,每次洗澡后可以在一些肌肤皱褶的地方用上一些痱子粉,这样既可以将皮肤表面的致病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清除,又可以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四、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文娱怡心中医养生理念认为夏季宜“放”,芒种时节万物蓬勃,人们也应该如同尚未绽开的花朵需要阳光一样,去运动健身、自我释放。而适当的文娱活动,如下棋、歌舞都有怡情养心的作用,书法、垂钓更是调节情志、修养身心的方法。

五、穴位养生

曲池穴:曲,屈曲。此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18b8cd7bb8994eadabf3fdfe9ffce290.jpg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按摩此穴既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

注意: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孕妇禁用。

六、养生药膳

b438cae190b74b249668090dd318adc2.jpg

1、白扁豆粥

原料:炒白扁豆20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扁豆用水浸泡一夜,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以文火煮至粥稠味香,停火紧焖5-10分钟即可。

用法:温热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清暑止泻。

应用: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呃逆呕吐、慢性久泻、妇女赤白带下及夏季烦渴、暑湿吐泻等。

注意:煮粥时扁豆一定要熬烂熟透;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食用。

81a541554e8c4ce79d45e7c8e5c1d03b.jpg

2、冬瓜苡仁汤

原料:冬瓜500克,生薏苡仁100克。

制作:薏苡仁用水泡2-3小时,冬瓜洗净切成块,与薏苡仁同煮。

用法:饮汤,食冬瓜与薏苡仁。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渗湿、祛湿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水肿、脚气病,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小便不利、泄泻;湿阻经络引起的四肢拘急、风湿痹痛等症。

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因薏苡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故孕妇忌用。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