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有一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期间,也就是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被边缘化,就一个字——冷!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此节气后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冷气凝霜。“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此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有谚语言“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说明霜降时节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候。中医常言:“阴平阳秘,精神乃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平衡,对于养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霜降时节需助阳气敛藏,同时适当温润补益身体,可借金气肃降之大势,将阳热一并潜入体内,刚好固护肾精,温煦肾水,待来年温木生发。
一、秋季要平补
平补圣品有——白薯、蜂蜜、芝麻、核桃、银耳、百合、银杏、枸杞、莲藕、莲子。霜降进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因此多吃有益于健脾的芡实、山药、薏米、红枣、四季豆等,与可以有效促进吸收,增强秋补之效果。此外,霜降节气虽已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燥邪伤人就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肺喜润而恶燥,日常可多吃新鲜蔬菜以及水果,可取大白梨一个,从中间去核,做成酒盅状,加入川贝母、橘络、大枣、枇杷,上锅蒸15分钟,喝汤吃梨,防燥润肺。
二、膳食忌辛辣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对应肺。中医认为,秋季宜收不宜散,辛味发散泄肺,此时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姜,葱,蒜,辣椒等,尤其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此外,由于天气渐冷,寒冷的刺激易扰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此时,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根据中医养生观点,秋要平补,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品,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柿子、秋梨、苹果、橄榄、栗子、甘蔗、香蕉、柑橘等都是此节气适宜吃的水果。柿子果味甜,汁多肉细,古人赞其“色胜金衣,甘逾玉液”。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有吃柿子的习俗,但柿子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吃,更忌与酸性食物同吃,以免形成“胃柿结石”。
三、防病重保暖
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自然界阳气日衰,阴气渐胜,自然界植物开始凋零,枝叶枯落,大自然将会呈现一派萧条景象。一方面霜降期间的昼夜温差变得更大,有些地区甚至可达10℃以上,此时节呼吸道疾病发病增多,如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等。同时气温骤降,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因此,霜降节气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天气寒冷对呼吸道刺激。此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的发生与天气关系密切,尤其霜降天气转凉时更易发生。此时老年人应适当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等。霜降之后,一些年轻女性仍然穿短裙,吃冷饮,也应尽量克服,避免膝关节及其他病变。
四、温度要适宜
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太热了。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大,容易感冒。有适宜的湿度,在干燥情况下病毒细菌更容易繁殖,所以要保湿,用一盆水搁在卧室,或者用湿拖把拖一拖。加强通风。早晚要开窗通风15分钟。屋内可以适当放一些花草,但晚上不要搁在卧室里。
五、养肺多喝汤
汤被认为是最富营养、最易消化吸收的菜肴之一,具有滋养津液、养颜润肤的功效。煲汤可适当加入杏仁、川贝、白果等宣降肺气,或用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以滋阴润肺。如果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煲汤。那么多吃梨、苹果、橄榄、板栗等,同样有养肺的效果。
六、睡眠有节制
睡眠是最好的补药!不过,由于入睡时全身新陈代谢速率会大大降低,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体内细胞缺氧,尤其大脑的中枢神经会被过度抑制,反而导致细胞衰老加速。因此,秋季的睡眠时间一定要有节制,成年人睡7~8小时,小孩睡8~10小时,但都不建议超过11小时。
七、运动要适度
霜降过后晨间容易集聚雾气,随着气温的降低,霜冻也可能会出现。因此,晨间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推后。老人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
每次运动前做足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一定在做完常规的准备活动之后,再加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必做的准备活动是踝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及髋关节的运动。在健身房运动时应适当延长准备活动时间,注意韧带的拉伸,在身体发热的情况下,做压腿、立位体前屈等动作。老年人进行户外运动时,切不可过量,也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八、拉伸要多做
随时多做拉伸练习,起床后伸个懒腰,坐久了练练弓步。只要随时随地地多拉伸,能保持全身柔韧性,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舒缓紧张情绪。柔韧性越好,说明体内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就越顺畅,营养供应就越充足,代谢废物也能更快排出体外,细胞就能保持年轻。
九、暖胃用花生
《药性考》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所以说在霜降时节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选择。每天吃10粒生花生,对养胃有一定好处。吃生花生要连着红衣一起吃。女性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更应该常吃,对于养血、补血很有好处。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常吃能使头发更加乌黑亮丽。
十、勤喝柠檬水
在深秋,干燥会带走人体更多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损伤。因此,每天喝足1500毫升水是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的重要措施。在水中加两片柠檬。柠檬水中富含维生素C,能调节内生理环境平衡。维生素C对于胶原蛋白生成也起关键作用,胶原蛋白正是保持皮肤细胞年轻的结构基础。喝柠檬水要少量多次,小口饮用,不要一口气喝一大杯。
十一、鼻子经常搓
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此外,经常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预防感冒或哮喘。秋季容易犯燥,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如果觉得呼吸不畅,也可搓揉迎香穴,对消除鼻塞作用明显。
十二、后脑经常敲
捂着耳朵,食指中指叠起弹后脑,弹几下后放开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声在响,反复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适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此方法即鸣天鼓,要掩着耳朵叩击枕骨,对头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脑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调补肾的作用。
十三、霜降护三处
护足踝:霜降时节,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需加强保暖。此时穿衣不宜露膝,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护脾胃:霜降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机体代谢增强,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注意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
护皮肤: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过敏、瘙痒等不适,切记做好保湿。尽量选择温和的洗面奶,不含酒精的化妆水,滋润但不油腻的面霜,暂停使用磨砂膏。
十四、情志忌悲秋
保持良好的情绪心态也是霜降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七情之悲忧,霜降之时天气渐冷,阳光减少,风起叶落甚至凄风冷雨,容易引起人们心中的凄凉之感,尤其老年人易产生孤独凄凉感,从而终日闷闷不乐、情绪忧郁,不利于身心健康。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曾说:“秋时凄风残雨,老人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悦其心神,则忘其忧思”,意思是要因势利导,积极宣泄,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十五、霜降之药膳
1、萝卜煲牛肉
功效:消食暖胃。牛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B族维生素,而且还有暖胃的作用,是秋冬季节补益身体的佳品。萝卜和牛肉搭配,既能健脾暖胃,也有驱寒的作用。
2、山药排骨汤
功效:养胃助眠。晚上休息不好的人往往肠胃功能都不太好,新鲜的山药中富含黏多糖以及帮助消化的物质,有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帮助失眠者恢复胃肠功能。山药、红枣以及排骨一起炖汤喝,出锅前再加点枸杞,不但对脾胃有益,也能润泽皮肤。另外,用山药熬粥、榨汁饮用也不错,营养丰富,也能清心安神。
3、大麦陈皮茶
功效:缓解腹泻。秋季腹泻的人比较多,可以泡杯大麦茶缓解一下。另外,陈皮、山楂都有舒肝解郁、健胃消食的作用,但胃不好的人不适合吃山楂,建议泡点陈皮喝,陈皮性温,健脾养胃的效果不错。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