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大雪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7日

29ad0109021d439bb2b615a00d05e16d.jpg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第3个节气,时间在今年12月7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

大雪天气变得更为寒冷,同时会伴随大风、大雪,气温骤降容易导致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大雪养生要先保暖,以防寒气入身导致疾病。

一、起居宜早睡晚起

b64e9f5dc9d34d4183127847c1b82059.jpg

冬季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黄帝内经》中指出,冬日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可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睡眠时间。冬季白天短,夜晚长,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迟起则利于阴精蓄积。另外要注意身体保暖,衣着适当,以免阳气外泄。

二、饮食宜适当温补

b62a77958c3946a1a1f98686edb81345.jpeg

冬季进补宜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等温补之品;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高原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

冬季天气转冷,空气湿度小并常伴有大风天气,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粗糙脱屑,甚至皲裂,此时当注意滋阴润燥,冬季养阴重在补肾阴,饮食要清淡,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食物。应多喝水、多熬汤羹、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胡萝卜、豆制品、所有黄色蔬菜和水果。

此外,由于冬季天气寒冷,不少人减少了户外活动,因此,在三餐搭配上,应在早餐时吃饱、吃好,晚上适当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过量。

三、情志宜平和畅达

冬季万物肃杀,天寒地冻,许多动物进入休眠,中医认为人在冬季要顺应自然而变化,宜收宜藏宜温补。《黄帝内经》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在冬季要注意保护好“肾”,不使“肾亏”,否则的春天因“肾亏”而使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生病。

冬天情志调理亦应从“肾”着手,冬三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所谓“猫冬”,日照时间明显缩短,加之冬季家中用火炉、暖气取暖,外界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的情绪也易发生变化。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持情绪乐观,当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冷静,不轻易生气、发怒,以避免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生气动怒容易肝气郁结,对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畅达。可以适当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孤独寂寞,徒增烦恼。

四、运动宜轻柔和缓

大雪过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剧烈运动,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

e4d1c84913db491d90e895ecaf3f3858.jpg

准备活动要充分。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各器官保护性收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肌肉、肌腱、韧带的伸展性降低,空气干燥寒冷,身体感觉比较僵硬,如果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易发生肌肉拉伤、韧带拉伤、关节扭伤等,不利于健身锻炼。为此,在健身锻炼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功能、心理状态都达到进行健身锻炼的适宜水平。

运动着装要适宜。冬季进行健身活动的着装原则为轻便、宽松、暖和,开始时衣服可穿多点,还可戴手套、棉帽,穿上运动鞋,待身体发热出汗后,可脱去一些厚衣服。健身活动后要及时加衣,避免感冒、冻伤。

很多人喜欢冬泳健身,冬泳并不是人人适宜,冬泳运动剧烈、氧气消耗大,对心肺功能要求高,所以身体素质较差或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谨慎选择。

五、中医小妙招

1)擦腰通气血,调补命门

16a2ce367e434e1eb737cbb829f31ef7.jpeg

穴位:命门穴位于督脉之上,在肚脐相对的腰椎棘突间,即第二与第三腰椎棘突间。按摩此处能够疏通经络、激发命门之火,命火足则全身得以温煦。

方法:两掌重叠,按放于命门穴处,两掌同步上下摩擦命门穴区域,使该区域发生温热感为佳。每天做1~2次,每次至少10分钟。

2)按“三窝”排毒

在注意保暖防寒的同时,专家建议可常常按摩腋窝、肘窝、膝窝来排毒。

腋窝——除心火

腋窝处的极泉穴(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

具体方法: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反复揉压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

肘窝——去毒素

肘窝有肺经、心包经、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常按可排除心肺火气和毒素。

具体方法:用掌在肘窝这个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一次。

腘窝——祛湿气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腘窝正中的委中穴走膀胱经,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

具体方法: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打一次。

六、推荐食物

1、吃点“白食”

立冬后,北方家庭多开始供暖,南方多使用空调,环境愈加干燥,许多人皮肤变得干燥、皲裂、脱皮,出现瘙痒。此时,除了要及时涂抹油性的润肤霜外,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内“润”。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解决冬季皮肤瘙痒等问题要从肺入手。常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花生、白果、山药、胡桃仁、百合等,能健脾润肺、养血润肤、缓解干燥。

2、大白菜

大雪期间,空气干燥,多吃点大白菜可护肤养颜。大白菜含丰富粗纤维,能润肠、促排毒,又刺激肠胃蠕动,利于大便排泄,助消化。

3、萝卜

“补”重要,“通”亦重要。中医所谓的“通”是指气血、经络的畅通,而气滞血淤,经络郁阻,会导致疾病。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萝卜,如羊肉炖白萝卜,可以补充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脾虚的人食用。

4、大葱

大葱味辛,性微温,有通阳、解毒之功效。除了防风寒感冒外,对于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也有疗效。但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不宜食用。

5、以骨入骨,以髓补髓

fbdbc7cdc6de450eae1a90595d190dcf.jpg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并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冬季可以用中医历来推崇的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的方法强健骨骼,为来年的身体强健打基础,可以适当进补羊排、牛骨、猪排等。

七、养生食谱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雪养生食谱推荐:

1、羊肉粥

食材:生姜20克、羊肉100克、大米75克,料酒、盐适量。

做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羊肉洗净,入开水锅氽去血水,切2厘米见方的块,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生姜、料酒、羊肉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成粥,加入适量盐搅匀即可。

功效:羊肉在《本草纲目》中,是被称为“补元阳益气血”的上佳补品,能暖脾胃、散风寒、增食欲,对脾胃虚寒、冬天手脚不温者特别有益。

2、羊肉萝卜汤

食材:羊肉、白萝卜、粉丝、葱、姜、盐、料酒、大料、干辣椒、花椒。

做法:将白萝卜切成块,羊肉切成3厘米长短的块,放入热水中焯一下备用。砂锅中倒入水,放入羊肉,加入料酒、葱、姜、干辣椒、大料、花椒,加盖烧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放入白萝卜、粉丝继续炖,至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驱散寒冷、温暖心胃。

3、淮山芡实排骨汤

食材:淮山药、芡实各50~100g、排骨200g,盐适量。

做法:将淮山药洗净切块,芡实洗净,排骨洗净切小块儿待用。汤煲中加入500ml清水,放入淮山药、芡实、排骨用武火煮开。再调至文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尤其适合脾虚、便溏、面色萎黄之人。

4、冬瓜木耳三鲜汤

食材: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锅内加鲜汤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放入食盐、淀粉,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