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一、雨水起居——夜卧早起
雨水节气虽冰雪融化、大地解冻,但是气温还是不太稳定,时而温暖,时而寒冷,这个时候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弱,感冒等疾病多发。很多人在开春之初,就想把捂了一冬天的棉衣棉裤全部脱掉,这样是不可以的,雨水节气要防倒春寒,老话说春捂秋冻,所谓“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晚睡早起,衣着宽松,早晨去散散步,使精神轻松愉快,保持体内的生机。但是古人说的夜卧早起是相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言的,不是熬夜。古代人们晚上睡觉一般比较早,天黑不久就上床睡觉,相当于目前晚上七八点。春季到来后,白天会变长,夜晚会缩短,“夜卧”大致也就向后推一两小时,到晚上九十点睡觉就刚好。
二、雨水饮食——增甘减酸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祛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少吃酸味,适当增加甜味,以养脾脏之气。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等。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三、雨水情志——戒怒防郁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东方为肝,肝属木,与春相应,肝在志为怒,所以中医有“怒伤肝”之说。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的速度,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症状,如胸胁疼痛、头痛、失眠、口苦、纳差、女性月经不调等。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戒怒戒暴,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也可多称赞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保持好心情,也是护肝的一个窍门。
四、雨水运动——适当锻炼
雨水节气运动很重要,能更好地适应机体内阳气的变化,清除体内淤积了一冬的寒气,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保健方法。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早晚气温仍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进行一些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运动前做足热身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放松。运动时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春天生阳,过度运动和损耗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不利。
五、雨水保健
1.疏肝气——推搓两肋
双手按腋下,顺着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2.养脾胃——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经常按揉足三里,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建议在上午7到9时按揉足三里,此时胃经最旺盛,按摩效果比较好。
按揉足三里的方法简便易行,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3.活肾水——暖暖腰部
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呼气时,加做缩肛运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30次左右,都能起到健肾的效果。
六、推荐食物
韭菜: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健胃、强肾等功效。
荠菜: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豆苗: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叶子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尿、止血、消肿、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
芹菜:春季肝火旺盛,是血压不稳定的季节,芹菜有预防血压升高的作用,它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烟酸和矿物质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软化血管,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春季可以经常食用。
油菜:春季天气干燥,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油菜可以清热解毒,促进循环,预防口角炎、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等。
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有清肺解毒的功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理想的滋补品。
七、养生食谱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雨水养生食谱推荐:
(一)山药炖排骨
食材:猪肋排500克,山药200克,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4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
做法:将山药去皮切滚刀块;排骨洗净,剁成段,冷水下锅,焯水后洗净。姜拍松,葱切段。将山药、排骨、料酒、姜、葱同放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40分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滋肾填精等功效。
(二)白灼小油菜
食材:油菜300克,红椒、葱、盐、蚝油、鲜味汁、高汤、淀粉适量。
做法:烧开半锅水,加少量盐和油,入菜心焯制1分钟左右;将焯好的菜心整齐码放在盘中,红椒和葱切丝待用。锅内入油烧热,放入适量蚝油和美极鲜味汁,加入红椒丝和高汤煮至轻微沸腾,勾放少许水淀粉。将红椒丝和葱丝码放在菜心上,将汤汁淋在菜心上即可。
功效:有促消化、防便秘、排毒抗癌等功效。
(三)砂仁鲫鱼汤
食材:新鲜鲫鱼1条(约250克),砂仁、味精各3克,生姜6克,葱、花生油、料酒适量,淀粉少许。
做法:将鲫鱼去鳞、鳃,开肚去内脏,用清水洗净,沥干水份,待用。把葱清洗干净,切成段;生姜去皮,洗净,切成丝;砂仁洗净,沥干,研成末。把花生油、盐和砂仁拌匀纳入鱼腹,用淀粉封住刀口,把葱段、姜丝铺在鱼身上,放入料酒、味精,用碗盖严,隔水蒸熟即成。
功效:具有醒脾开胃、利浊止呕等功效。
(四)韭菜盒子
食材:面粉、韭菜、鸡蛋、虾仁,根据人数适量即可。
做法:温水和面醒面15分钟,锅放油烧热,放入两个鸡蛋炒八九分熟,盛出切碎,多余的油放凉拌馅用。干虾仁泡一个小时,切碎,韭菜切碎,放在一起加盐、油搅拌均匀。将面团分切擀圆,包入馅料后捏边。锅烧热,两面煎黄即可。
功效:有益肾健脾之功效。
(五)疏肝健脾茶
食材:白菊花3枚、生山楂2片、大枣1枚、炒麦芽5克。
做法:将诸药同置杯中,冲入沸水,密封浸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服用1-2周。
功效:有清肝明目、健脾和中、消食化积等功效。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