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时节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一、惊蛰起居——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
此节气冷暖变幻无常,惊蛰过后会出现“倒春寒”,因此“春捂”还很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只是在寒冷时才容易染上,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也容易感冒,所以要留神“倒春寒”。
二、惊蛰饮食——宜清淡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千金方》曰:“是月(阴历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故此时最适宜吃韭菜,有温肾助阳、散瘀活血、健胃暖中的功效。肝主藏血,春季要想肝疏泄有度,一定要保证肝血充足,宜多吃大枣、桂圆肉、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等补血养血之物。
《摄生消息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春日饮食宜避免过酸,影响脾胃运化、气血运行。惊蛰阳气始动,过于寒冷的食物易损伤人体少阳相火,不利人体气机。应少食冷饮、寒凉水果、生冷海鲜。还要忌肥甘厚味,肥肉、动物内脏等刺激性食物可助燥热生内火,伤及脾胃,可能导致宿疾复发。
三、惊蛰情志——怡性养神
春季,肝木当令,万物复苏,阳气始上,人体肝气也当顺应自然,升发疏泄。惊蛰时节,人体阳气未满,使肝气运行不畅,肝火偏旺,易于上浮。年轻人容易出现面部痤疮、口腔溃疡等症状,老年人易因情绪波动引发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保持精神愉悦,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条达,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四、惊蛰运动——舒缓健身
春练最适宜在户外锻炼,吐故纳新,调和呼吸。而且以小运动为宜,小运动量有利于阳气升发及散冬季蕴伏之气。活动到微出汗为好,如在阳光下散步、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损伤阳气,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五、惊蛰保健
1.双手握固:收敛心神
婴儿握拳头的方式不像成年人一样拇指在其余四个手的上面,而是蜷缩在另外那些手指下面,大拇指的指尖和无名指的根部相抵,其余四指回握,这就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握固。《诸病源候论》有云:“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
从养生的角度解读《老子》中“骨弱筋柔而握固”,是说婴儿身体虽然柔弱,却能让自己不受外界邪气的侵害,他们的护体秘诀就是双手握固。道家养生气功八段锦中,“攥拳怒目生力气”,攥拳的方法就是握固,握固法能“定魂魄、辟邪气、防疾病”。心里害怕,惶惶不安的时候,尤其适合握固,会令自己安定下来。平时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握固,能帮助身体内守精神,给自己信心,告别担心和恐惧。
2.叩齿吞津:滋养五脏
“叩齿”指的就是空口咬牙,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以发挥咀嚼运动形成的刺激、增强牙齿的抵抗力,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在叩齿过程中,口腔唾液增多,中医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本草纲目》有云:“灌溉脏腑,润津肢体,祛病延年。”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唐代名医孙思邈亦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
六、推荐食物
韭菜:被称为“春季第一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温中下气,祛风散寒的功效,所含的硫化物更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提高免疫力。
荠菜: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等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的辅助疗效。不过,菠菜应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
芹菜:春季肝火旺盛,是血压不稳定的季节,芹菜有预防血压升高的作用,它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烟酸和矿物质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软化血管,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春季可以经常食用。
枸杞子:性平味甘,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之功效,是滋补性强壮药,为民间煲汤的常用药材,如《食疗本草》说它“坚筋耐老”,“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建议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熟,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冰糖蒸梨、川贝蒸梨制作简单方便,对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七、养生食谱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惊蛰养生食谱推荐:
(一)莲藕煲猪排骨
食材:莲藕500克,猪排骨400克。姜3片,盐适量。
做法:将莲藕洗净,去节,切段,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猪排骨洗净,斩块。猪排骨块和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下莲藕段,水开后改文火煲约1.5小时,调入食盐即可。
功效:莲藕具有健脾、开胃、凉血、生肌、止泻、清热、散淤、止血的功效,配以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猪排骨,素荤搭配合用,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血、健脾胃的功效。适合用于辅助治疗体倦、乏力、瘦弱、干咳、口渴等症状。健康人食用则可补中益气。
(二)油焖春笋
食材:春笋200克,盐、植物油、老抽、白糖、鲜汤(鸡汤、排骨汤均可)适量。
做法:将春笋剥皮之后,切成小长段,大约5厘米左右的长度为宜,并把切好的笋焯一下,捞出备用。起锅烧油,倒入笋段,大火翻炒,煸炒至笋微黄时调入老抽、白糖,倒入鲜汤,盖上锅盖,小火焖五分钟,再加入食盐调味,大火收汁就完成了。
功效:春笋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效。
(三)韭菜炒鸭血
食材:鸭血1块、韭菜200克,生姜、胡椒粉、生抽、油、料酒、豆瓣酱、白糖适量。
做法:鸭血切厚片,汆水。韭菜处理干净切段;热锅凉油,加入姜末,豆瓣酱小火炒香;加入鸭血,中小火翻炒均匀;加入料酒、盐、白糖、生抽烧开;加入韭菜,翻炒均匀,大火烧开,加点胡椒粉拌匀出锅。
功效:具有健脾养肝、补肾温阳等功效。
(四)珠玉二宝粥
食材:薏米50克、山药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洗净煮熟,去除外皮,切成丁;薏仁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取锅加入冷水、薏仁,先用旺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加入山药丁、白糖,再略煮即成。
功效:有润肺清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平时觉得容易疲劳,没有胃口容易拉肚子的人群。
(五)红糖炖雪梨
食材:雪梨一只,红糖2勺、红枣3枚。
做法:雪梨洗净,去皮。锅中放入梨子、红糖、红枣,添足水(没过梨子),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一小时,用电饭煲的煮开后转到保温状态,隔十五分钟再煮,重复两几次即可。
功效:有健脾暖胃、益气补血、缓急止痛等功效。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