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夏至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1日

ad590b3c03eb4cca9dcb182215e57be7.jpg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每年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写道:“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也就是说,万物到了此时释放到了极致,阳气也是如此。在此阶段,我们应当顺应天时,驱寒温阳,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因此养生的朋友要注意了解以下几点,健康度过炎热的夏季。

一、夏至起居——宜晚睡早起

在起居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夏天可适当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益。另一方面,由于晚睡早起不可避免地会使睡眠时间减少,所以在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e0665b7d88f340e88bebe07cfb97a405.jpg

到了夏天,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一开一整夜等行为极易使寒邪之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因此不要一味贪凉。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所以,空调的温度不要太低,并且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外出请做好防晒措施,对于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们,要准备好解暑汤。

二、夏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汗出较多,易耗气伤津,且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宜多吃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不宜肥甘厚味。宜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可适当多吃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子、李子、绿豆、红小豆、小白菜、芹菜、丝瓜、绿豆芽、冬瓜、胡萝卜、苦瓜、猪肉、鸡肉、鸭肉、鲫鱼、大枣、乌梅等,亦可食用荷叶、薏米、扁豆、莲子、百合、玉竹、沙参、淮山药、麦冬、天冬等食物以清暑益气、生津止渴。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易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致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食物及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可适当多吃些大蒜、洋葱、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ce64aad082b047e2926007d2fc91fbde.jpg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夏季食用生姜对人体有益。推荐一种生姜的吃法:取10克生姜切片或切丝,配上25克红枣,煮成生姜红枣汤服用,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暖脾胃。

需要注意的是,菊花茶、绿豆汤、凉茶之类的解渴消暑食品,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看,皆为寒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但不宜天天喝。

三、夏至情志——养心调神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夏至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天气炎热,“暑易入心”。因此,人们养生要顺应天时,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恼怒忧郁,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0575430beb9e45c1ba78152ebcf973e7.jpg

四、夏至运动——适当锻炼

运动也是夏季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边、湖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度,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若短时间内突然大量饮水,易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进而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建议小口、少量、多次饮用。运动后也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易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五、夏至保健——重在养心

1.神门穴

夏季养生主在养心。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即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按摩神门穴有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等作用,神门穴被誉为“养心安神的第一穴”。

9133ef316090479493b611190ee19cf7.jpeg

按摩神门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有助于宁心安神。

2.极泉穴

极泉穴是一个特别适合老年人的心脏保养穴。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4067f1a1f6274812a2048c4a1441f080.jpg

极泉穴最好的按摩方式是弹拨,但弹拨时并非越用力越好,弹拨的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忌用暴力。每次弹拨的量应因人适宜,应该跟据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适度弹拨即可,一般弹拨10次左右。经常弹拨极泉穴具有使气血流通的作用,因此可以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弹拨方法:以弹拨左侧极泉穴为例,具体方法为:左上臂稍外展,暴露腋下极泉穴,之后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到左侧极泉穴,并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此时,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弹拨时会有全手电麻感,每次弹拨10次左右即可。配合深呼吸,则效果更佳。

六、推荐食物

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肺、肾经。具有补脾、益肺、养心、益肾和固肠等作用,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

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肾、膀胱经。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等功效。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晦气、喉痹、口疮等症。

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效,用于暑热烦渴、丹毒、痈肿、水肿、泻痢、药食中毒等症,为民间常用清热解暑、解毒的食品及要药。绿豆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的临床作用。

百合: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薏苡仁: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弊等功效。夏天用薏米煮粥或作冷饮冰薏米,也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渗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七、养生食谱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夏至养生食谱推荐:

efbf9746b4e4459a8e7894caa0e6f89d.jpg

(一)苦瓜黄豆排骨煲

食材:苦瓜300克,黄豆1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苦瓜和浸泡好的黄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用大火煮15分钟后改为小火,再焖煮6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功效。

(二)赤小豆冬瓜煲鲫鱼汤

食材: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鲫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鲫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暑、健脾祛湿、消肿解毒等功效。

(三)冬瓜海带排骨汤

食材:冬瓜300克、海带200克、排骨400克,胡萝卜半根,生姜3片,小香葱2根,盐适量。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切好备用。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锅内放入排骨和海带以及姜片葱结先煲半个小时,然后加入冬瓜胡萝卜煲15分钟,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有清热消暑、利尿消肿等功效。

(四)荷叶茯苓粥

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

(五)绿豆薏仁百合粥

食材:绿豆100克,薏仁50克,百合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绿豆、薏仁洗净,加水浸泡2小时;将百合剥开洗净。将绿豆、薏仁、百合放入清水中大火煮沸,转小火继续焖煮1小时左右。放入冰糖,搅拌,至冰糖溶解即可。

功效: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调中止咳、开胃安神等功效。

(六)山楂乌梅茶

食材:制乌梅30克,甘草6克,生山楂30克,枸杞子9克,麦冬9克,陈皮6克,桑椹6克,薄荷6克。

做法:把以上药材放入砂锅,加水500-1000ml,根据水量多少,配一点白糖或者冰糖,喜欢蜂蜜的可以加入一些蜂蜜,自行调整甜度,代茶饮。

功效:夏季消暑饮品,口感酸甜,有消暑除烦、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等功效。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