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夏将止,秋未满。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即为“出暑”,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处暑节气后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雨日不多,空气湿度降低。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遭遇高温天,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较大,人们应预防感冒。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湿热天气多。在此阶段,我们应当顺应天时,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因此养生的朋友要注意了解以下几点:
一.处暑起居——早睡早起
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化解“秋乏”,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
处暑期间注意早晚添衣服,由于白天较热,早晚气温较低,要根据温度增减衣服。晚上睡觉时,要盖薄被,以防腹部受凉,由于肚脐是身体表皮最薄的部位,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呕吐等。
二.处暑饮食——清淡为主
处暑应饮食清淡,注意防燥。这时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要喝水去秋燥,多吃食粥汤以及银耳、秋梨等润燥食物。还可以吃多汁的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及梨、葡萄、荸荠等。
三.处暑运动——“不累”为宜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
四.处暑保健——健脾祛湿养胃
处暑还要注意健脾祛湿养胃,由于处暑属于温燥,这时湿热之气仍存在,所以在饮食上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特别不要吃烧烤类的食物,以免加重燥邪伤胃。要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避免冷饮凉食,饮食上要“润”,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可避免燥邪伤害。“润”的食品有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奶类等。
五.推荐食物
1.鸭子
民间有俗语:“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说的就是处暑节气应该吃鸭子。因为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非常适合在这个刚刚入秋的节气吃,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
2.秋梨
处暑时节,正是秋燥明显的时候,在民间有处暑吃梨子的习俗。早在唐朝年间,秋梨经过精心调制就已被作为药膳饮品供朝廷贵客享用。另外,常吃秋梨有助于生津养肺延年益寿,也难怪为何它会得到古代达官贵人如此垂青。
3.龙眼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在广东地区有处暑“吃龙眼”补气、补血的食俗,因为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还有将龙眼剥壳后煮稀饭吃的做法。
六.养生食谱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1.百合银耳粥
【食材】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
【功效】百合有清心,润肺,宁神之功,对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悸、烦躁和失眠颇有好处。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
2.黑芝麻粳米粥
【食材】粳米50克,黑芝麻15克,枸杞10克。
【制法】黑芝麻用小火焙香后,辗碎备用。粳米淘洗乾净。枸杞用温水泡发。将黑芝麻、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放入泡发的枸杞,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黑芝麻具有润肠通便、益五脏、壮筋骨的作用。此粥能滋养五脏,润燥通便,适用于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秘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女产后乳少等。
3.芝麻菠菜
【食材】熟芝麻15克,鲜菠菜500克,食用盐适量,香油适量,味精适量。
【制法】先把材料清洗干净并且准备好,注意菠菜需要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以后放凉并淋干水分,这样加入盐、味精、香油调味,搅拌均匀就可以了,最后在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就行。
【功效】芝麻菠菜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4.沙参粥
【食材】沙参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把沙参捣碎并加水煎取药汁后去渣,然后在把药汁与粳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进行煮粥,等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沙参粥对一些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肺结核、干呕、胃脘灼热隐痛、慢性支气管炎等方面很有疗效。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