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总体的降雨量开始减少,民间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凉与燥。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渐生,对人体影响非常明显,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有“多事之秋”之说,故秋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收”的特点,要收敛阳气,以防耗损阳气。
一.秋分饮食——宜温润,多食酸
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燥邪易伤肺,秋日宜收不宜散,故饮食调理应以润肺清燥、养阴生津为原则,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比如酸角、百香果、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喉干燥、干咳、皮肤干裂等燥症。饮食要清淡,适当进食一些脂肪。根据个人体质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秋梨、柿子等,以滋阴润肺、养阴生津。
二.秋分运动——运动适度,宜早睡
秋高气爽,气温较为适宜,是户外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以适当增加亲近自然、平缓的户外有氧运动,如保健操、慢跑、快走、太极拳、爬山等。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出过多会损耗人体之“阴”,所以,秋季锻炼要适度、和缓,并注意运动前热身。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趋向于收敛、闭藏,正所谓“秋收冬藏”。早睡既能补偿苦夏的少眠,也有利于收藏精气。秋季易犯“秋乏”,保持充足睡眠能预防疲倦、乏力。
三.秋分保健——解体渴,补气津,宜保暖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出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此时养生要尤其注重平补,即平衡身体的阴阳变化,平补气津。常补水,多喝粥。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而当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气生津的功效,是不容错过的美味。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本身脾胃虚弱、经常腹泻的人,也别贪食西瓜、冷饮、螃蟹等寒凉之物。
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注意身体三个地方不能冻,不能冻头、不能冻肚脐、不能冻脚。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后体内阳气会散失引起头痛。另外,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四.秋分情志——安神戒郁,调情志
秋季燥热褪去,万物收藏,情志上也应当戒除急躁,平心安神。同时,秋季景色萧条,“秋风秋雨愁煞人”,容易使人产生抑郁、悲伤的消极情绪,愁绪郁积会影响身心健康。所以,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精神,保持神志安宁,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力争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保持心情舒畅;也可以多与身边的人沟通,排解不良情绪,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秋分推荐食物
1.梨
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润肺止咳。一般人生吃即可,小孩或是脾胃弱、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来与梨肉一起放到锅里煮水喝,吃梨肉、喝汤。
2.秋木耳
当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气生津的功效。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
3.柑橘
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节,这时的橘子新鲜、可口、有营养,而且食用后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气候。
4.苹果
苹果性平、味甘,是健脾开胃的良品。粗纤维含量高的苹果含有苹果酸和鞣酸等,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5.石榴
颗粒饱满的石榴口感酸甜,性温,具有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的人,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
六.养生食谱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1.萝卜杏仁煮牛肺
【原料】萝卜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制作】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烹即成。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2.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250克,炒核桃仁250克,蜂蜜500克。
【制作】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3.猪肉炖墨鱼
【原料】小墨鱼(乌贼)2个,鲜瘦猪肉250克,食盐3克。
【制作】将墨鱼、猪肉洗净后同炖,烂熟后加食盐。
【功效】滋阴补阳,强筋健骨。
值得一提的是,墨鱼是一种颇为理想的保健食品,女子一生不论经、孕、产、乳各期,食用墨鱼皆为有益。据记载,妇女食用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和崩漏等功效。中医古籍《随息居饮食谱》说它“愈崩淋、利胎产、调经带、疗症瘕,最益妇人”。
4.芝麻黑豆泥鳅汤
【原料】泥鳅300克,黑豆50克,黑芝麻50克。
【制作】将黑豆、黑芝麻洗净;泥鳅放冷水锅内,加盖加热烫死,洗净,干水后下油起锅稍煎黄,铲起。然后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黑豆熟,调味食用,每日1次。
【功效】补肾健脾,养血生发。用于脱发,须发早白,或有脾气虚瘦弱之面色萎黄;或肾虚之阳痿、消渴、便秘;或湿盛疮癣瘙痒等。
5.当归炖子鸡
【原料】当归30克,子母鸡1只。
【制作】将子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入鸡腹,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6.黄精粥
【原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祛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7.天门冬粥
【原料】天门冬20 克,粳米100 克,冰糖若干。
【制作】将天门冬捣碎,放入砂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将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 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功效】润肺生津,养肾补亏。天门冬粥是很好的健美食品,还可作为肺肾阴虚病人的食疗粥。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按语】天门冬含天冬酞胺,粘液质等成分。近代研究证明,天冬酞胺有去除色素沉着症的作用,与粳米共煮粥,具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的作用。
8.二柑汁
【原料】广柑500克,橘柑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广柑、橘柑去皮,去核,用白布绞取汁液,装入杯中。将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清心安神。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食用。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