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冬至:阴逢剥处自阳复,否到极时须泰来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

节气养生篇——冬至:阴逢剥处自阳复,否到极时须泰来

 5e92dff5a8c947f1905c476dc126c687.jpg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今日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冬至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

一、冬至养生要点

(一)起居:早卧晚起

冬季昼短夜长,气候寒冷,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较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足够了。长期卧床并不利于养生,反而还会造成人体气血瘀滞、气机逆乱。

(二)饮食:宜多样化

所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整体而言,冬至饮食当以补阳、补精、补肾为主,可适当增加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食物摄入。日常饮食宜多样化,注意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辨证施补,缺什么补什么,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尤其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

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吃些坚果。因为种子类食物大多有补肾益精、强体御寒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因此冬季进补适当多吃坚果,对身体很有好处。与以往大家认知不同的是,冬至时节,多吃蔬菜也是一种“补”!有研究证实,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有很大关系,而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大白菜、虾皮、海带、发菜等食物均富含无机盐,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三)着装:薄厚适宜

冬至后,天气寒冷,需及时添衣保暖,防寒养藏以护阳。日常着装应选择绒衣、毛衣、棉服、皮衣、羽绒服等松软轻便保暖性能好的服饰。此外,冬季还应常备棉帽、棉鞋、围巾、手套等,注意保护头、颈、手、足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

不过,虽然此时天气寒冷,但着衣也不宜过暖,否则汗出过多,反而不利于阳气闭藏,人也更易生病。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言“重衣厚裤,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特别是青壮年、身体健康者,衣着应略偏寒,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此外,在大汗之时忌脱衣,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以免风寒或寒湿之邪侵袭而致病。

(四)运动:动静结合

冬季运动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选择慢跑、散步等,运动时以微汗为宜。有条件的话,大家可在早上9至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至5点运动,此时户外温度相对较高,体感也较为舒适。冬至运动养生要注意讲究方式和方法,宜多做导引,或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二、冬至保健-穴位养生

冬至节气穴位养生以“驱寒扶阳”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至阳穴和腰阳关穴。

(一)至阳穴

定位: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可助脾阳除湿热,治疗黄疸、胁肋疼痛、四肢重痛、胸背痛。督脉循行脊中,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脊强。

(二)腰阳关穴

定位:俯卧,在腰部,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约与髂嵴相平。

作用: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

三、冬至保健要点

(一)热水沐足

寒从脚下起,脚离心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更易受寒。每晚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对于患冻疮的人来说,可选用麻黄、桂枝、花椒、细辛等中药煎取汁浸泡洗浴,其效甚佳。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