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节气养生篇——雨水: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发布时间:2024年2月19日

bef43405146340b3a6f1e19a70cd574c.jpg

春风春雨花经眼

江北江南水拍天

——今日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一、雨水养生要点

(一)起居:早睡晚起

雨水起居,遵循的是“早睡而稍晚起”的规律。所谓“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初春时节 ,不少人出现“春困”、早晨起床困难等问题。但从养生的角度讲,春天睡醒后要睁眼即起,而如果起床后感到头昏脑胀,这时可多梳头,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恢复清醒状态。

(二)饮食:多甘少酸食汤粥

雨水时节,饮食方面宜清淡,应当少酸而多甘。防止肝的功能亢盛,对脾克制太过,致脾受病。同时慎食辛(辣)味以防耗散阳气太过。

具体的食材要依据个人体质来选择:阳气不足的可以选用粳米粥、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牛肉、花生、芝麻、大枣、蜂蜜等;气阴不足的人,可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等。另外这个时节的荠菜、油菜、芹菜、菠菜、荸荠等都是常见而又适宜的应时蔬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着装:逐渐减衣

初春阴寒尚在,且易发生“倒春寒”,故“不可顿去棉衣”,应根据天气的寒暖添减衣物,不可骤减衣物。外出游玩或锻炼时,可选择高领衣物或系条薄丝巾,以保护脆弱的颈部。

(四)运动:多伸展

雨水节气的运动仍以伸展运动为主,此时宜在晨光下进行慢跑、散步,做广播体操、八段锦等,可加大运动量,以微汗出为宜,以利于气血从体内向皮肤及四肢运行,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二、雨水保健-三字经

(一)远人群

春季在五行对应中属木,木易生风,风邪易伤人,为“百病之长”。春日的生发之机,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多种病毒、传染病和疫病的传播。平时,老人与小孩等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可在天晴时到室外晒太阳,舒缓肢体,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以预防传染性疾病。

  (二)重调肝

    大家平时常说“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情志过度刺激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故而,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条达。《黄帝内经》里面有记载,五脏对应于五音。角音主要对应肝脏,轻快的、明亮的音乐,具有很好的调肝的作用。

肝气影响到脾胃,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肝郁脾虚,脾的运化功能不好,容易出现腹胀、腹泻、情绪不佳的症状。第二种情况是肝胃不和,肝气郁结影响到胃,会出现胃胀和便秘的症状。顺时针按摩腹部缓解便秘,逆时针按摩腹部缓解腹泻。从中医来讲,腹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神阙,是跟脾胃的运化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按摩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这个位置。从肚脐为中心向外揉,中等力度,每次3到5分钟即可。

三、雨水保健-穴位养生

中医认为,雨水之时,木旺而土气稍弱,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会克伐脾土。雨水之时要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才不致肝气过于横逆。

(一)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常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虚、养脾胃的作用,可顾护脾胃,治疗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肠鸣等症。

(二)内关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对于心肺功能弱,春天易胸闷不畅的人非常适宜,平素熬夜,导致木气疏泄太过,春天头晕头胀、心慌心悸的人易十分适宜。

(三)丰隆

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属胃经穴位,通于脾经。对于痰湿蕴蓄的人,可选择该穴,化痰祛湿。

 

 

(本文综合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