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五月防病提示

发布时间:2024年4月22日

近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胃肠炎进入高发季节,百日咳病例明显增多。五一小长假也将迎来市民外出旅游的小高峰,人员流动增多,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和热门景点,人员聚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蚊媒传染病要重点防控。建议广大民众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新冠病毒仍处于不断变异且不稳定的状况。本区处于零星散发状态。该病毒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力强,五一小长假期间,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增加。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易发展成为重症或危重病例。未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或已感染但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及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尤其要加强防护和健康观察。

建议广大市民应继续做好预防措施,小长假期间尽量错峰出行,避免交叉感染,在人流密集处规范佩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就餐时使用公筷,保持居家和办公环境通风良好。践行健康的生活行为,适当锻炼,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就诊。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但未全程接种的民众,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补种疫苗。

(二) 手足口病

我区既往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手足口病进入夏季高峰,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人群密集,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建议广大市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预防性消毒、全日健康观察等日常防护,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去就诊。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三) 诺如病毒胃肠炎

我区既往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常有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发生,尤其是学校、培训机构等场所。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突然,可通过粪-口、呼吸道(气溶胶)等多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恶心和腹痛等症状。

建议广大市民践行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后要彻底洗手;要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就餐时选择正规餐厅或外卖,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看护人员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学校、托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和全日健康巡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对出现相关症状者要立即临时隔离,及时做好患者呕吐物和/或腹泻物的规范处置,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

(四) 蚊媒传染病

我区既往蚊虫监测数据显示,5-10月是蚊虫活动的高峰季节。5月,天气逐渐升温,雨量稍有增加,易于蚊媒孳生,利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疾病传播。目前,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输入地区和国家均已进入流行季节。五一期间,市民外出旅游,感染风险加大。

建议广大市民出境旅游或公务,关注目的地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等。室内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居家环境需“翻盘倒罐清积水”,消灭蚊子的孳生地,保持清洁。从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回国后,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或蚊虫暴露史。

(五)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咳嗽可能持续百天而得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严重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声音。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当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无论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且程度剧烈,应主动前往医院。一旦确诊,需要及早隔离。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