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19-00655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19年05月30日 | 主题分类: | 疾病防控 |
关键词: |
六月防病提示
六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梅雨即将到来,日常防病工作不容忽视,建议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蚊虫叮咬,避免高温中暑,谨防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一、手足口病
6月,我区处于手足口病夏季高峰,且6月恰逢端午小长假,市民外出游玩增多,人群接触机会增多,手足口病发生可能性大。托幼机构等集体机构人群密集,期间可能举办“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毕业纪念等集体活动,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消毒、全日健康观察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去就诊。家长们应随时关注患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病情变化,如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手足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呼吸或心率增快、出冷汗等症状,有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立即就诊。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A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A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蚊媒传染病
我区历年蚊虫监测数据显示,5-10月是蚊虫活动的高峰季节。6月,天气炎热,雨量增加,有利于蚊媒孳生。蚊子可以传播许多传染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疟疾、登革热等。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输入国家均已进入流行季节,端午小长假期间,市民外出游玩增多,发生输入性病例概率增大。建议市民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在家里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翻盘倒罐清积水”,消灭蚊子的孳生地。计划前往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登革热、疟疾等蚊媒流行地区旅游的游客,建议准备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驱虫剂等,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患病风险。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或蚊虫暴露史。适龄儿童应根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三、霍乱等肠道传染病
6月气温升高,空气湿润,有利于细菌增殖传播。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户外活动增加,聚餐增多,食生冷食品增多,导致发生肠道传染病机会增加。6月份我区开始进入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建议市民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烹饪时应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如出现腹泻症状,请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传播。该病起病急,发病快,传染性强。随着温度升高,湿热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增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病可能。建议市民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不洁的手揉眼睛。用流水洗漱,脸盆、毛巾、滴眼液等个人用品不与他人共用。如发现眼红、畏光、流泪等眼部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规范用药,切勿滥用滴眼液。在与患者接触后用75%酒精消毒双手;患者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五、高温中暑
本辖区往年高温中暑病例发生规律提示,6月份会出现高温中暑病例。建议市民尤其是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工作或劳动强度过大的人和户外工作人员,要多留意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警,做好防暑避暑。避免在湿热的环境下激烈运动,户外活动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黄昏后。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给自己及孩子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不要将婴幼儿、儿童单独留在停好的车里。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避免喝含咖啡因和酒类等利尿饮品。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
来源: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