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0-00279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0年03月31日 | 主题分类: | 疾病防控 |
关键词: |
四月份防病提示
四月防病提示
自3月24日起,上海市宣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降为二级响应,各行业已逐步复工复产,居民也开始恢复正常生活,但防疫无小事,重点国家和地区疫情仍在持续,民众外出仍需做好个人防护。若4月复学,应注意做好学校高发传染病的防控。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目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整体控制形势呈现较好的局面,上海已连续多日无本地新增病例,但全球疫情形势严峻,随着境外人员入沪增多,输入风险增大,我区4月仍存在因输入而引起散发的风险。该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建议市民做好以下预防措施: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出行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有流感样症状的人。在外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或打喷嚏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洁手部;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居室勤开窗,常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放入垃圾桶内。
(二)手足口病
根据全国以及我区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呈隔年高发的流行特征,预计 2020 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高于2019 年,4月份开始逐渐进入夏季高峰。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家长们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手足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呼吸或心率增快、出冷汗等症状,就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应立即带其就诊。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4月若开学复课,应加强晨检、消毒、全日健康观察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去就诊。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三)麻疹
根据麻疹流行特征,4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峰期。随着企事业单位复工,人员流动性和密集性变大,发生麻疹的风险增加。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易在病人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沫传播;病例多有发热、皮疹伴卡他症状,麻疹粘膜斑是其典型症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因此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应及时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家长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四)水痘
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水痘病毒易在冬春季节传播。该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吸入患儿咳嗽、喷出的飞沫等,均可染病;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玩具、食具、被褥、毛巾等物品后,亦可能被传染。儿童属于水痘易感人群,若4月份开学,托幼机构、学校等地人群密集,有发生水痘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建议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室内通风,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就医;待患者痊愈后方可返校、复工。患者用过的一切物品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居室经常通风换气。在水痘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水痘病人家串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2014年8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按第一类疫苗接种程序完成接种,其余易感者按2017年新版上海市第二类疫苗接种程序自愿、自费接种水痘疫苗。
来源: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