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2-00066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2年01月27日 | 主题分类: | 疾病防控 |
关键词: |
二月防病提示
近期,境外新冠疫情已形成新毒株奥密克戎为主要流行株,境外日确诊病例数屡创新高,上海入境人员新冠检测阳性数也超过以往,外防输入形势严峻。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出现零星本土疫情,随着春运来临,国内疫情防控压力增大。2月还是流行性感冒、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等高发时期。建议广大民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居家和个人卫生,多病共防。
(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该病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研究表明,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减少重症的发生。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一老一小”(60岁以上老人和3-17岁儿童青少年)重点人群;已完成二针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以上的人员,要及时完成加强针接种。高风险岗位人员在工作时采取规范防护措施,如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诊。全民强化防病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坚持勤洗手、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工作生活场所加强通风和消毒。
(二)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提示,嘉定区2月份气温较低。根据往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发生规律,2月份是我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
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指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产生中毒现象,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危及生命。
天气寒冷,市民应注意安全使用碳火取暖,不用桶、盆或没有烟囱的煤炉在室内直接取暖,室内生火取暖要定时通风换气。要安全使用燃气热水器,选购平衡式或强排式燃气热水器,淘汰烟道式和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更换使用超过一定年限的热水器。使用燃气灶具点火前要检查是否漏气,使用中,人勿远离,严防溢锅将灶火浇灭;使用后、临睡前、外出时,要检查灶具开关和管道阀门是否关闭。享用以炭火或液化气作为燃料的麻辣烫/火锅/烧烤等,应特别注意选择通风良好或有强制排风设施的餐馆。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启车内空调后,切勿在怠速的汽车内睡觉,防止一氧化碳逸散至车内,导致中毒。
(三) 流行性感冒
近期我区流行性感冒监测显示,乙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增加,根据我区往年流感发病规律,2月份发病水平会有所上升。流行性感冒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在托幼机构、学校和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建议市民平时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主动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造成病毒传播。建议老人、小孩等免疫力低的人群及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流感疫苗。
(四)食源性疾病
春节将至,市民就餐聚会增加,家庭菜品较多,储存空间有限,易造成生熟交叉污染,因此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也有所上升。
建议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和家庭等确保用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规范食品的加工操作流程,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保存;食物必须烧熟煮透;做好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市民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日常做饭,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尽量不剩饭菜;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饭菜一定要热透后食用,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外出就餐、订购外卖请选择正规的餐饮单位。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后及时就医。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