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2-00000400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2022年09月30日 | 主题分类: | 疾病防控 |
关键词: |
十月防病提示
全球新冠疫情形势未见好转,外防输入压力依然较大。国庆假期将至,近期,国内贵州、云南等多地出现零星新冠本土疫情,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10月又是手足口病、水痘和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建议广大民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多病共防。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该病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和干咳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市民要继续加强自我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要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要定期测核酸、主动扫场所码、及早接种疫苗。建议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症人群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要做到“应接尽接”。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前往国内疫情风险区。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手部消毒等,开展每日自主健康监测。对跨省流动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在来沪返沪后,开展7天的自主健康监测,其间每天早晚两次自测体温,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活动,规范佩戴口罩。
我区历年监测数据显示:9-10月为我区手足口病秋季小高峰。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密集机构,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家长们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手足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呼吸或心率增快、出冷汗等症状,就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应立即带其就诊。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预防性消毒、全日健康观察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去就诊。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三、水痘
10月份天气渐凉,气温波动较大,水痘传播风险随之增加,尤其是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发生水痘流行。
该病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吸入患儿咳嗽、喷出的飞沫或者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玩具、食具、被褥、毛巾等物品后均可能被传染。
建议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加强室内开窗通风,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就医;患者应暂时停工停学,居家隔离休息,待皮疹全部结痂方可解除隔离。患者痊愈后方可返校、复工,以免传染他人。患者用过的一切物品均应消毒处理,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在水痘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水痘病人家串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