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1-00217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0年05月26日 | 主题分类: | 政策文件 |
关键词: |
关于印发《关于嘉定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单位:
根据《关于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沪卫医〔2019〕60号)的文件精神,为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本区区域医疗服务能级,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区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嘉定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 上海市嘉定区发展和
健康委员会 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财政局 上海市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嘉定区医疗保障局
2020年5月26日
关于嘉定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疗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关于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沪卫医〔2019〕60号)等文件要求,加快构建本区布局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和梯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围绕“健康嘉定”建设总体部署,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强化区域医联体牵头市级公立医院的区域辐射和引领作用,夯实以“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和“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卫生健康能力,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样化、布局完善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
1.明确区域性医疗中心规划设置
由区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区内医疗机构的功能布局,区域性医疗中心主要负责贯彻政府办医宗旨,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向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等工作。综合考虑区域面积、常住人口、医疗资源配置、医联体建设等情况,兼顾医联体合作关系,本区规划建设四个区域性医疗中心(详见附件1)。
2.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
根据区域规划、功能定位,打造四个东、南、西、北优质特色区域性医疗中心。按照《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健全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科室设置,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儿科和孕产妇救治能力,以优势专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
嘉定区中心医院作为嘉定北区域性医疗中心,重点建设心血管内科(区域胸痛中心)、放射科(智慧影像医学重点实验室)、全科医学科(区域全科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区域COPD诊疗中心)、普外科、药剂科、护理学科、麻醉科等专科。嘉定区南翔医院作为嘉定东区域性医疗中心,重点建设儿科(区域儿科诊疗中心)、皮肤科(区域皮肤病中西医诊疗中心)、康复科(区域重症康复中心)、骨科、中医科等专科。嘉定区安亭医院作为嘉定西区域性医疗中心,重点建设老年病科(区域老年病诊疗中心)、康复科(区域康复诊疗中心)、骨科(区域手足外科诊疗中心)、消化内科、外科(甲状腺外科)科等专科。嘉定区江桥医院作为嘉定南区域性医疗中心,重点建设泌尿外科(区域泌尿外科诊疗中心)、眼科(区域眼科诊疗中心)、消化内科(区域内镜诊疗中心)、心血管内科、妇科等专科。
3.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医疗中心外部管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加快构建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继续加强区域医疗服务监管,强化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落实“1+7”文件要求,廉洁行医。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加强优势专科,推动开展适宜新技术、新项目以及日间医疗服务,提升肿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断治疗能力,鼓励业务骨干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高层次临床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
(二)区域医联体建设
4.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
根据《嘉定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按照“1+1+X”的组建模式,深化瑞金北院-嘉定医联体、仁济医院-嘉定医联体、东方肝胆-嘉定医联体和市一-嘉定医联体等四个综合性医联体建设。加强上海市儿童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的“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纵向提升我区整体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市中医医院-嘉定区域中医医联体,统筹全区中医资源,逐步探索建立覆盖嘉定区的基层中医医疗协作网。继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区政府牵头成立医联体管委会,对医联体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和协调,促进医联体建设提质增效。
5.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探索建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南紧密型医联体,在南部区域以江桥医院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牵头嘉南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桥、真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联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寻求在管理、经营、人事、医保分配等机制上的突破,医联体内疾病“共”治,慢病“共”管,学科“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实现多方“共”赢。
6.加强智慧医疗和互联互通互认工作
以信息化为手段,加强1+1+1转诊和区域双向转诊平台使用,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整合型服务模式,逐步实现预约、就诊、转诊、出入院、付费、随访、检验检查等全流程服务。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要设立转诊的协调部门,要以区域性医疗中心为医联体管理枢纽,专人负责本机构与医联体上下级医疗机构的工作联系和机构内各科室之间的协调,实施有针对性的转诊,落实转诊的门诊号源、住院床位等资源,为患者提供转诊便利。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以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互联网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健康指导等,逐步实现“互联网+医疗”居家康复服务。完善区域集约化服务中心建设(检验、心电、影像、超声、病理)。
7.加强市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
通过区域性医联体建设,本区区域性医疗中心要与市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协作机制,形成责任、利益共同体,借助市级医院发挥管理输出和技术支撑核心作用,重点支持本区区域性医疗中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能级。推动市级医院学科人才与区域医疗资源的融合发展,加强对神经、心血管、急诊、妇产、儿科、老年病、康复、口腔、眼科、全科、中医等学科的支撑。
(三)基层服务能力建设
8.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推进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全面推进“3+X”新型服务模式,建立“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服务体系,实现适宜、综合、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加强与区域性医疗中心分工协作,医联体内医疗机构要加大对签约居民的资源支持力度,获得医联体内“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会诊”等便捷就医服务,使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通过家庭医生直接或转介服务得到有效满足。
9.强化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网底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布局,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充分整合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社会办全科诊所、智慧健康驿站等各类社区健康资源,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畅通居民便捷获得基本医疗健康服务的渠道,提升服务获得感。基于居民需求,不断充实与丰富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开展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重点提升社区儿科诊疗、中医、康复、护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心理健康、慢病筛查、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打造以全科为基础,医防融合、全专结合、具有一定服务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先进技术支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健康评估、疾病监测、健康照护等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智能决策服务辅助系统,有效提升社区首诊、精确转诊与健康管理水平。
三、支撑保障
(一)加强经费保障
加大区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继续完善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挂钩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补偿力度。区域性医疗中心向支持其能力建设的市级医院支付适当的管理费,以及向短期派驻的医务人员支付适当的劳务费。
(二)加强医疗资源配置
根据服务需求和能力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支持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为大学教学或附属医院;服务能力达到相应标准的,优先支持申报医院等级评审;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区域性医疗中心硬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点建设项目(详见附件2)。
(三)加强医疗技术支撑
在医联体框架内,市级医院要向区域性医疗中心派驻至少为执行副院长的管理人员,优势学科要派驻学科带头人,并与重点科室建立合作指导关系,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能力提升的具体目标。将区域性医疗中心打造为市级医院医生多点执业的平台,市级医院派驻一定数量的高级专家开设门诊或手术。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医务人员要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掌握疾病诊治关键技术,提升临床服务能力。
(四)加强人才保障
根据功能的增加和实际需要,按照编制标准配备区域性医疗中心,逐步保障到位,原则上在区内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解决。优化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区域性医疗中心增加3%。支持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全科医学科,加强同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流动。
(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在医保预算管理上予以适当倾斜,合理调增区域性医疗中心预算额度。试点开展住院按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按人头付费模式。
(六)明确区政府各部门职责
区卫生健康委要加强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统筹指导和监督考核,完善有利于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学科和专科建设等相关政策;区医保局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区财政局要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完善卫生人事政策,区发改委要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审批。
附件:1.嘉定区区域性医疗中心设置规划
2.嘉定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1 嘉定区区域性医疗中心设置规划
区域性 医疗中心 | 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及 慢性病机构 | 医联体内 市级医院 | 建设完成 时间 |
嘉定区 中心医院 | 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仁济医院 | 2020年 |
嘉定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迎园医院 | |||
嘉定区 南翔医院 | 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瑞金医院北院 | 2020年 |
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第一社会福利院 | |||
嘉定区 安亭医院 | 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市级医院 | 2022年 |
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 江桥医院 | 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2022年 |
嘉定区金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附件2 嘉定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重点建设项目表
嘉定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重点建设项目表 | |||||
项目类型 | 序号 | 医院 | 项目名称 | 项目简介 | 建设周期 |
专科建设类 | 1 | 中心医院 |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心血管内科(区域胸痛中心)、放射科(智慧影像医学重点实验室)、全科医学科(区域全科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区域COPD诊疗中心)、普外科、药剂科、护理学科、麻醉科 | 2020-2022年 |
培育专科建设项目 | 产科、内分泌科、急诊医学科、超声医学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康复医学科、骨科 | 2020-2022年 | |||
扶持专科建设项目 | 肾脏内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心电诊断科、妇科、医学检验科 | 2020-2022年 | |||
2 | 南翔医院 |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儿科(区域儿科诊疗中心)、皮肤科(区域皮肤病中西医诊疗中心)、康复科(区域重症康复中心)、骨科、中医科 | 2020-2022年 | |
培育专科建设项目 | 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妇科、急诊医专科 | 2020-2022年 | |||
扶持专科建设项目 | 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麻醉科 | 2020-2022年 | |||
3 | 安亭医院 |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老年病科(区域老年病诊疗中心)、康复科(区域康复诊疗中心)骨科(手足外科诊疗中心)、消化内科、外科(甲状腺外科)科 | 2020-2022年 | |
培育专科建设项目 | 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医学检验科 | 2020-2022年 | |||
扶持专科建设项目 | 心血管内科、妇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中医肿瘤科 | 2020-2022年 | |||
4 | 江桥医院 |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泌尿外科(泌尿外科诊疗中心)、眼科(眼科诊疗中心)、心血管内科、消化内、妇产科等 | 2020-2022年 | |
培育专科建设项目 | 呼吸内科、普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科 | 2020-2022年 | |||
扶持专科建设项目 | 泌尿外科(区域泌尿外科诊疗中心)、眼科(区域眼科诊疗中心)、消化内科(区域内镜诊疗中心)、心血管内科、妇科 | 2020-2022年 | |||
教学建设类 | 5 | 南翔、安亭、江桥医院 | 附属医院建设项目 | 南翔医院、安亭医院、江桥医院规划期建成大学医学院教学或附属单位。届时,空间布局、教师证培训、双师资培养、规培基地建设、相应教具、模型配置等项目将依序推进。 | 2020-2022年 |
信息化建设类 | 6 | 中心、南翔、安亭、江桥医院 | 5G技术应用项目 | 利用5G技术开展在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急救、远程B超与心电检查、移动查房、远程智能重症监护等系统中的应用等。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 | 2020-2022年 |
7 | 中心、南翔、安亭、江桥医院 | 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项目应用 | 根据《关于2019年度开展本市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按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嘉定区被纳入本市首批试点区,开展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项目应用 | 2020-2021年 | |
医联体建设类 | 8 | 中心医院 | 医联体建设管理项目 | 在医联体框架内,在市级医院支持下,每年柔性引进医疗相关专家20人次,并受到市级医院在管理上的支持 。 | 2020-2022年 |
9 | 南翔医院 | 医联体建设管理项目 | 在医联体框架内,在市级医院支持下,每年柔性引进医疗相关专家10人次,并受到市级医院在管理上的支持 。 | 2020-2022年 | |
10 | 安亭医院 | 医联体建设管理项目 | 在医联体框架内,在市级医院支持下,每年柔性引进医疗相关专家10人次,并受到市级医院在管理上的支持 。 | 2020-2022年 | |
11 | 江桥医院 | 医联体建设管理项目 |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南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由市一医院每年派驻执行院长、副院长、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主要科室(内、外、妇、儿、急危重症科等重点科室)派出人员约40人次,并受到市一医院在管理上的支持 。 | 2020-2022年 |
关于印发《关于嘉定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