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徐行社区中心徐东明荣获“杏灵杯”上海市社区好中医

发布时间:2016年2月19日

       近日,从市卫计委获悉,徐行镇社区中心徐东明荣获“杏灵杯”上海市社区好中医的称号,是嘉定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徐东明是一名平凡不能再平凡的社区中医科医生,他没有高学历、没有高职称,称不上苍生大医,有的只是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百姓的口碑。二十年的工作中,他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奉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中医里素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传统。每到三伏三九,很多老年病人早上四点就已经等候在徐医生的诊室门口,由于病人实在太多,为了让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得到治疗,徐东明不知不觉地延长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在就诊高峰时期,他保持着每天六进六出连续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没有人留意到,当最后一名病人走出诊室时,徐医生会轻轻捏捏自己那双早已肿胀不堪的双腿。每每有患者提醒他要注意身体时,他总是淡淡一笑:“我年轻,没事的。”

工作虽苦、虽忙,但工作于他而言更多的是乐趣,是实现儿时梦想的欣喜。作为嘉定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员,徐东明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并总结经验,摸索适合社区百姓的治疗方法。在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当看到患者病痛渐消、逐步康复时,那种喜悦、那种满足感,是那么的香甜、那么的舒畅。

几年前,当63岁的张老伯坐着手推车进入诊室时,又一次触动了徐东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张老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拖再拖,已是不能站立。仔细查看病情后,徐东明制定了详细的方案,通过先后二十多次的治疗,如今的张老伯能骑着自行车来看徐医生啦,他逢人就说:“还是我们农民的儿子好啊,没花大钱就把病给我看好了”。

渐渐地,他因着“朴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医疗技术”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并先后获得嘉定区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明奖、嘉定区“最受百姓欢迎”十佳医务职工提名奖等称号,这位“小医生”的名声也渐渐传扬开了,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

家住宝山区的蔡阿姨就是其中一员。长期的病痛、严重的失眠,以及对于“瘫痪”的恐惧,使得她身心饱受折磨,整个人憔悴异常。了解情况后,徐东明耐心、细致地讲解了病情,鼓励蔡阿姨积极接受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慢慢地,蔡阿姨睡得香了,行动利索了,精神也好了。感激之余,蔡阿姨想送红包“聊表谢意”,却被徐东明婉言谢绝,他说“这是分内事”,蔡阿姨便以一面“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表达对徐东明深深的谢意。

“我年轻,没事的”这句口头禅一说就是二十年,从初到医院时的年轻小伙,到如今的年近中年。他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救人治病”时,他是不是忘了,他除了是一名医生,还是一个需要教育子女的父亲,是一个需要照顾妻子的丈夫,是一个需要孝敬父母的儿子,是一个需要休息的普通人。同事经常问他,这么多年是什么支撑着你?他总是笑笑说:作为医生,这些都是应该做的,荣誉和锦旗是他前进路上最大的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他一如既往的为了病人,为了自己喜欢的中医工作,一直努力下去。话音未落,他顿了顿,腼腆的补充到,还要谢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等空了,空下来了,一定陪孩子去次海底世界,都答应好多年了。

在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徐东明用行动追逐梦想,在徐行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无私奉献。他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这样的医者“不是亲人,更胜亲人”。

(徐行镇社区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