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只为车迷们的平安观赛

发布时间:2016年4月18日

“能以这样的形式经历这样的世界顶级赛车,也是一种幸福。”坚守在主看台急救医疗点的徐耀伟、王海燕,坐在救护车里,尽管赛车轮胎在赛道上高速摩擦所散发出的橡胶味清晰可闻,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以及场内此起彼伏的观众喝彩声近在咫尺,但两人只能听着现场广播传来的赛事讲解,眼睛则紧紧盯着驾驶台上的对讲机,以这样的方式“观看”着顶级赛事。

从15日的练习赛,到17日的正赛,“不绝于耳的赛车轰鸣声,几乎让人要抓狂,足以考验人的神经啦……”参加2016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医救护的队员们,从清晨就到达指定地点,直到傍晚观众全部离去才全体撤离,在上海国际赛场整整坚守了三天。其中,16日排位赛那天,风雨大作,设在水景广场医疗点的帐篷几乎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掀翻,队员们撑着伞坚守在了站点,不离一步,“这时候万一有观众来站点寻求服务,找不到医生怎么办?”队员们这样给出了值得坚守的理由。

正赛当天,记者到达医疗保障总站时正值午饭时间。队员们端着简单的盒饭,吃得津津有味。不少有着多年赛事医疗保障经历的老队员,早有心地准备好了“饭扫光”等下饭佐料,并不是他们好这辣口,只为“多吃一点才能保障体力”。

 

6e76e77382d54fc7b6853407ba5c2a77.JPG

(图为队员陆慧敏、殷海疆在车上用午餐)

记者注意到,设在主看台二楼的外场观众医疗救护点总站,队员们只需走出站点,一个转弯,就能来到无论是欣赏赛事的角度和环境都最为理想的主看台,与他们一起共享赛车的精彩。但队员们没一个人随意离开服务站点,都坐镇在临时的医务室。作为医疗保障队长的沈宝良,还不停地用对讲机联系着分布在各看台的医疗救护点,似乎精彩的赛事与他无关,关心的只是车迷们的安全。

 

c5a7bb4cde8a47a1aabdc4b244034d67.JPG

(图为水景广场医疗救护点在为观众测量血压)

“从没好好欣赏过一次赛事……”,有着连续十二届F1赛事医疗保障经验,来自安亭医院的吴建华医生,言语中不无遗憾。尽管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没有一丝懈怠。多年的经验告诉他:随时会有观众“因赛事的精彩与激烈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与其他队员一起坚守在主看台第二医疗站点,没有离开过站点半步。随时准备着,“为观众提供有效、及时的医疗救护服务”是他与全体队员们的选择与心愿。

天公作美。正赛这天,天气一改阴雨、阵雨模式,阳光普照。气温也如赛事的激情一样,持续飙升,让坚守在露天看台区医疗救护点的队员们提前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在H看台医疗救护点,医生陆慧敏、急救车驾驶员殷海疆,热得干脆就坐在了救护车里吃起了午饭。在草地C看台,或许不是车迷们心仪的观赛点,所以设在这里的医疗救护点显得冷冷清清,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刘芸与队员们没有因为观众稀少,而掉以轻心,依然“如临大敌”一般,神情专注地坚守着。

朱媛媛、杨皓、常小波……等,是第一次参加F1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尽管对能近距离感受顶级赛车的比赛充满着好奇,甚至是兴奋,但他们还是安下心来,在老队员的指导下,静静守候在各指定的医疗救护点,只是从川流不息、兴奋不已的观众的脸上,读写着F1赛事的精彩。“只为车迷们能平平安安观赛”是新队员们与老队员们的共同心愿。

 

7af5abdae80c4e09bb55f312bf5eedde.JPG

(图为领队沈恋迪中午送餐时与C看台医疗救护点刘芸等队员的合影)

据委应急管理科科长沈恋迪领队介绍,本次F1赛事应急医疗保障工作,由来自各医院的43名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急救中心5辆120急救车组成,分十个医疗救护点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在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圆满完成了赛事外场的医疗保障任务。

(委应急管理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