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区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找出疑难病“元凶”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1日

近日,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在院多个科室的帮助下,确诊了一名由胰岛β细胞瘤引起的低血糖患者。据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索丽霞介绍,成功诊断这类定位极其困难的疾病,再次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在解决复杂疾病中的重要意义。


42ef22d2ce94489f9176d48ae2bdd202.jpg


54岁的张女士,近1年来饱受低血糖之苦,反复出现心慌、冷汗,并多次突发意识不清。曾奔走于多家医院治疗,但苦于无法明确病因,得不到根治。辗转来到区中心内分泌科就医,为查出病因接受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张女士低血糖发作时,内分泌科团队反复检测胰岛素/血糖比值在0.6-2.0,高度怀疑胰岛β细胞瘤。但外院胰腺CT未发现病变,而区中心医院胰腺MRI检查也无法确定。内分泌科团队多次查阅文献,并与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超声影像科、放射影像科等专家多次讨论,最终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能超声结合MRI找出了位于胰腺体部和尾部,大小仅约1.0*1.2cm的胰岛β细胞瘤。近期,张女士将接受手术治疗,切除“元凶”,彻底根治。

据索丽霞介绍,胰岛β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胰岛β细胞的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的病因之一,也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组成成分之一,因其自主性分泌胰岛素,以反复发作的空腹低血糖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久而久之,患者频繁进食,体重逐渐增加,并可引起大脑功能的不可逆损伤,造成患者认知能力及智力低下,失去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胰岛β细胞瘤的诊断包括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因90%的胰岛素瘤均小于2cm,造成诊断困难。此次胰岛β细胞瘤的成功定位诊断,得益于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DSA、超声影像科、普外科、放射科等多科室的通力合作,再次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机制所发挥出的强大综合诊治能力。

(区中心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