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渡社区中心挂水已有多日,每次等候的时间基本不超过一个小时,如果在大医院看病挂水可能要五六个小时,时间太长对老年人来讲有点吃力了。”秦阿姨因感染新冠病毒引发肺炎,在区级医院确诊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炎输液治疗。
“老母亲在这里从看病到输液结束,基本在三个小时左右,而且还可以边输液边吸氧,经过这几天的治疗,病情趋于稳定。”秦阿姨的儿子表示,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药,有氧疗,看病省心,更舒心。
当下正处于新冠疫情救治的关键时期,再加上天气寒冷、人群免疫力低,合并基础疾病、慢病多,新冠合并其他感染的情况也会发生。患者可在二三级医院就诊检查并完成第一次输液后,携带药品和液体、病历、医嘱单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近日,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放补液室,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截至当前,已扩充开设输液位685张,吸氧位228个,累计输液服务和吸氧服务已超2100人次,将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调整扩容。让更多的“秦阿姨们”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就医效率,缓解二三级医院的输液诊疗压力。
新冠患者起病“黄金72小时”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像秦阿姨这样的老年补液患者,近日数量攀升。为应对激增需求,有效提供输液治疗服务,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室在原有42张输液椅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利用输液室周边的空间位置,在走廊处增设临时输液椅和移动输液架;并设置临时等候区域,由专人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做好解释工作。中心护士长张群芳介绍,面对激增的输液量,在医护人员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中心采用“早上早一点,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的做法,尽力满足患者输液治疗需求。目前中心最晚输液延长到晚上九点。
从迎园医院获悉,近几日补液室的日均输液量一百人左右,较开放前人数增长2倍多,经过紧急扩容,目前可以容纳50名患者同时输液。“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完成第一次输液之后,携带外配药转至我院进行后续的输液治疗。同时,补液室配合发热哨点、全科、夜门诊的开诊时间进行了调整,为周一至周日8:00-21:00,中午无休。”据中心补液室护士长印晓兰介绍,中心改建后的发热哨点,将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吸氧位数和输液位数。同时,下设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也增加了吸氧位数和输液位数,努力缓解百姓看病难、等候时间长的痛点。
“元旦假期里由二三级医院下沉的新冠感染输液患者增加明显,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宋怡佳介绍,中心提前部署,为合理分流患者,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增设“阳性患者输液区”。同时扩容二楼门诊输液区,设置20张输液椅和3张床位,补液区域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吸氧服务,目前基本能满足患者补液需求。
药物、设备,越来越多的防治手段下沉至社区。为了快速识别患者是否有重症倾向,目前嘉定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新增指氧仪、氧气储备等,覆盖到中心、分中心以及服务站,为辖区内村居委做好针对性健康指导与干预。“除了扩容输液室,新增‘氧疗区’,我们社区医院还采购了指氧仪53个和一定数量的氧气罐,除了在中心使用,还会分发到分中心,每个服务站配备2个指氧仪。”据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吉宏彬介绍,这样的部署可以及时为社区医院的门诊、住院患者提供更细致、有效的治疗,防止轻症转重症。同时从二三级医院分流出来的新冠患者,也能在社区医院进一步缓解病情。
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当前医疗救治新形势,围绕“早治疗、防重症”,嘉定区加紧完成社区新冠救治扩容增能,药品和设备持续倾斜基层。“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网格化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有序运转,嘉定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积极发挥作用。除了常规的医疗救治,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注和呵护65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用药指导、定期回访、危重情况协助转诊等服务。
来源:委属单位、嘉定区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