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和陪伴者,给予适时的安慰和帮助。”
在嘉定区安亭医院PICC护理门诊候诊区,有一个“心馨港”。每周三下午,医院社工和科普基地的医务人员都会准时来这里与患者“嘎山湖”“话家常”。PICC护理门诊上的患者以肿瘤患者为主,他们需要更多一份理解和安慰。
“心馨港”很小,仅有一张小圆桌和两把靠椅,设在临窗的一个小角落里。小小服务点,大大“服务经”。医务人员记录下了这些温暖的瞬间。
①
“跟你们说说话真好”(记录者:傅敏杰)
“生了这病后,心里一直不开心,不喜欢出门,也不愿意跟人说话。”“我太苦了,我自己是个病人,还要照顾脑梗的老公。”…… 这是我第三次与史阿姨交流,这次她终于愿意跟我说说话了,告诉我她的一些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我听了很心疼:一个尚处于恢复期的肿瘤患者,一边要忍受化疗带来的身体不适,一边还要照顾家人,确实很不容易!
“化疗真的很难受,很痛苦,有时真的不想熬下去了。”交流的过程中,史阿姨似乎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说了很多“不幸”。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倾听、时常理解、偶尔宽慰,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建议她参加我们的CA俱乐部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重拾直面病魔的信心。就在结束交谈之前,史阿姨说“和你们说说话真好,我心里畅快多了。”
②
巧克力的温暖(记录者:张纪芳)
“王老伯,最近怎么样,上次皮肤红肿的问题,去看过吗?”“看过了,没什么大问题。”“最近饮食有没有注意一点,少吃辛辣。”“嗯嗯,知道的,谢谢你们关心啊!”我和王老伯交流像是和老朋友打招呼一般。说着,王老伯从兜里拿出几颗巧克力,递给我……
记得最初接触时,我觉得王老伯对于自己的疾病挺乐观,人也比较随和,但在与他老伴进行交流时,他有时会不听劝、容易发脾气。老伴既有对老伯身体的担忧,又要承受他的负面情绪,“有时也觉得很辛苦。”利用每次短暂的候诊时间,我们与王老伯夫妻俩建立互动关系,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状态,给予情绪支持,找出潜在问题,给出相应建议,在一来一回间有了温暖与信任。
一颗小小的巧克力,是对我们志愿服务的认可。将它放在办公桌上,经常激励我用更多的耐心、信心、责任心去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一群体。
③
笑容展眉间(记录者:曹月琴)
初次见到陈先生,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平板,受手术影响,他目前无法说话,向他表明来意后,他回应了一个微笑。但这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中年人的无奈和心酸。
第一次交流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彬彬有礼、儒雅,我知道了他因为生病无法在原岗位工作,经济收入有很大的落差。第二次交流时,我感知到他的负面情绪,认为自己没用了,认为其他人看不起他,不与周围的人来往,社交活动几乎为零。
针对陈先生的情绪问题,我和组员给予了正向情绪引导,鼓励他积极的生活信念,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之后的碰面中,欣喜地得知陈先生去工作了,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这一次他的笑容里有生活的光芒。或许,这就是以心灵影响心灵,用微光照亮微光吧!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为PICC护理门诊心理疏导服务点,“心馨港”正发挥着“总是去安慰”作用。自2022年10月设置以来,医院通过发挥医务社工和科普基地作用,利用“朋伴支持”与医护专业力量,以倾诉、倾听的方式打开患者心结,以“同理支持-情绪疏导-生命教育-建立信心”等一系列服务方式来帮助患者早日走出阴霾,勇敢面对疾病。
来源:嘉定区安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