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呈现“部分地区疫情小幅上升”的趋势。不少市民留言也反映自己或周围人陆续出现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
“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提出的。
那么,面对“第二次新冠”,广大市民要注意什么?嘉定区卫生健康委综合健康中国、健康时报、央广网等媒体,总结了三大关键词,整理多名权威专家给出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一、“二阳”症状相对更轻
问:“二阳”症状如何?怎样应对?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输入病例中占比达95.6%,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国当前大量人群体内还存有保护抗体,即使二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大多数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对症处理即可。目前从临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症状较轻,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为突出症状,从中医来讲是风热感冒加点“湿”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清咽利喉类型的中药药物。若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应避免带病工作、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养,待完全康复后再工作、上学。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现阶段,建议阳性感染者自行居家隔离,一旦确诊感染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不具备传染性再外出上班或进行相关活动。
关键词二、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
问:如何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
目前我国共附条件批准了6款口服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包括氢溴酸氘瑞米德韦(VV116)、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莫诺拉韦、阿兹夫定、以及先诺特韦/利托那韦、来瑞特韦。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凌云:这六款新冠口服药从机制来说是两大类,一类是3CL蛋白酶抑制剂,国产两款,进口一款;另一类是RDRP抑制剂,主要是VV116,莫诺拉韦和阿兹夫定。目前来说,批准上市的3CL蛋白酶抑制剂大都含有利托那韦,有合并用药的情况下最好要做血药浓度监测,作相应药物剂量的调整,因此更适合在住院监测情况下使用。而RDRP类的药物合并用药的限制小,可以在门诊使用。去年针对收住在公卫中心的一些肾功能严重异常或有多种合并用药的患者,不适合服用Paxlovid的,我们以同情用药的方式给予其VV116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预期的疗效,也没有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目前,Paxlovid是全球临床使用量最大的抗病毒药物,人群使用基数大,应用数据是最全的,“但因为它是两个药,“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扩增剂利托那韦”,其弊端在于可能会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药物产生相抗,而且因生物利用度不好,必须加入扩增剂提高血压浓度,增加半衰期,对于患者来说用量也较麻烦。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兼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重症专家组成员、浦东新区新冠肺炎重症专家组成员包红主任:除了伴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普通患者在服药后也可获益,像发热、头痛、咳嗽、咽喉痛等十多种症状的缓解和消失速度以及转阴速度会更快。民得维®(VV116)药物相互作用(DDI)可能性小,这意味着很多有合并用药的患者限制少了很多。
关键词三、重点人群防护要“关口前移”
问:哪些是重点人群?怎样做好科学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目前,预防工作应重视既往未感染过的人群,特别是没有打过疫苗、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等(附“上海嘉定”公众号链接: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mRNA疫苗来了!嘉定这4家接种点可接种!)。建议高风险人群要始终注意个人防护,“关口前移”尽可能避免感染。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筛查,确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时间就医。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氧疗,对于降低重症风险十分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要保持健康饮食,最好做到清淡饮食。从中医角度看,风热引起的感冒,最容易侵犯的是有热邪内积的人群。经常吃重油重辣重盐类食物,会很快出现体内积热,容易出现感冒或感染新冠病毒。因此,饮食要清淡,要保持胃肠清利,防止胃肠有积热,再次感染的几率就会下降。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进入“乙类乙管”后,我国防控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所以对于有重症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人,要做好个人的防护,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场所,平时注意手卫生,去人多封闭的环境,注意戴好口罩等。
总而言之,“二阳”不可怕,广大市民做好科学防护,合理用药。
文章来源:健康中国、健康时报、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