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专科门诊 | 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7月11日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缺一不可,如同鱼和水、人与空气的关系。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走入大众视野,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健康,如何指导家长发现和处理孩子的“精神感冒”,这是一道重要的民生问题。

  多动症常见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小丁(化名)的父母、爷爷奶奶看着孩子就摇头叹气,因为小丁三天两头闯祸,上课做小动作,骚扰其他同学,老师隔三岔五就要打电话给家长告状,家长批评教育都没用,或者好了几天,又故态重萌。在朋友的建议下,父母带着小丁找到了沈红艳,经专业评估,最后诊断小丁患有多动症。经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指导一个月后,孩子行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一段时间治疗后,孩子上课听讲能集中注意力,也不在学校闯祸了。”复诊时家长反馈称“孩子像换了一个人”,并且还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多动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上课不认真、开小差、做小动作,做作业拖拉,还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冲突,违反校纪校规,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多动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及行为干预得到改善和缓解,常用的药物有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沈红艳解释。

图片

随着社会发展,孩子学习压力较大,加上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青少年时期的情绪问题突出。《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接近于成年人。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

有一个初中生是老师建议父母来就诊的,老师发现孩子总是发呆,莫名哭泣,整天无精打采,有用刀划手臂的行为。家长认为孩子是因为迷恋手机,晚上很晚睡觉引起的,没有病,并不停地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总是玩手机。

在接诊后,沈红艳在与孩子单独交流后,得知他的“委屈”:这段时间,不知怎么回事,总是提不起精神,经常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上课也听不进去,原来能听懂的也听不懂了,感到很绝望,晚上睡不着就看手机,其他什么都不想干。之后,经过全方位的评估诊断孩子患了抑郁症。

在诊室里,沈艳红告诉家长孩子的真实想法,并分析了抑郁症的特点,鼓励家长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渡过难关,父母这才恍然大悟“是我们错怪了孩子”。令父母和孩子庆幸的是,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孩子恢复了健康,重返校园。

图片

如何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防治关口前移,不断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多年来,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开展合作,提供有力的医疗技术支撑。儿少团队成员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3名,心理测量师1名。除门诊外,通过开展多种心理治疗项目,举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课堂;心理健康沙龙进校园;与区成佳学校合作开展爪哇童心特殊儿童艺术治疗等,给孩子及家长提供多层次的心理服务,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

今年5月底,区精神卫生中心加入上海儿童心理发展与保障联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等16家成员单位,建立儿少心理健康促进的工作平台,一同探索打造儿童专科医院与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模板。

儿少专科门诊介绍

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儿少专科门诊的诊疗范围包括亲子关系问题、行为问题、厌学、学习困难,考前焦虑紧张等,治疗多动症、儿童抽动障碍、饮食与睡眠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

儿少专科门诊时间:

周五下午 13:00—16:30

周六上午 8:30—11:30


来源: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