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据人民日报健康消息,北京、重庆、上海、河南、河北等地多家医院多位专家表示,9月以来,各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增加。10月12日,“支原体肺炎”词条冲上热搜,评论区里许多家长操碎了心。
入秋后是流行病的高发期,抵抗力差的孩子更易中招。“上个月儿科门急诊量在150人次左右,目前增加到300人次,门诊输液量较上个月增长了30%,儿科病房基本满员。”嘉定区中医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林秀云介绍,近期儿科门急诊量骤增,大部分患儿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儿童)副主任赵顺英就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并指出今年与往年相比,我国支原体肺炎出现低龄化的特点,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
1、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获得的肺炎,也包括入院后48小时内肺内出现的炎症病灶。)
专家介绍,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近两年,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班级出现聚集发病情况,但它不属于传染病,不会像新冠那样传染。
2、低龄儿童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退烧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到2周。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儿童)副主任赵顺英表示,今年是支原体的流行季节,孩子发烧或出现咳嗽,尤其是剧烈的干咳,感染支原体的可能性大。
专家特别提醒低龄儿童的家长们,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时,孩子发烧可能并不严重,但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或在锁骨位置出现凹陷,“也就是孩子在吸气时锁骨有个坑或者鼻子吸气时出现鼻塞,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年龄在3岁以内,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基础疾病,一旦出现高烧、咳嗽,最好尽快到医院排查。这类孩子感染后,病情进展往往会很快。针对学龄期孩子,体温超过38.5℃且持续48小时,或高热时间不长但精神萎靡、不愿意吃东西,甚至呕吐腹泻,都建议尽快就医。
3、支原体肺炎如何治疗
专家介绍,今年我国已制定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疗指南,在治疗上,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无效,需要对症用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一旦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4、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
专家提醒: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在日常防护上,要注意减少聚集、保持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1、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戴好口罩。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3、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来源:上海嘉定、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