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跨越千里共筑梦 12名援滇医务人员返沪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8日

图片


 日前,12名援滇医务人员圆满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支医任务,带着当地百姓和当地同行的感谢和祝福,顺利返沪。


图片

图|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建根与各派出单位分管领导,在机场欢迎援滇队员回家


 在短暂休整期间,有几位援滇医务人员分享了援滇的感受和收获。


我留下了一颗 “种子”,希望未来能看到它茁壮成长


图片


 来自南翔医院的儿科副主任医师严华杰负责支援德钦县人民医院,今年该院的工作重点就是建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严华杰牵头组织开设危重新生儿救治培训班、开展“师带徒”项目、完善三级查房以及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工作,并深度参与了新生儿科病房的设计和规划,让德钦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严华杰自豪地表示:“我留下了一颗 ‘种子’,希望能在德钦茁壮成长。”


六个月时间不长,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图片


 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程仁杰支援的是大姚县人民医院,他努力将自己的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大姚当地的工作实践中,传递分享嘉定经验,为当地老百姓带去更好的健康素养。他不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着手了解并分析当地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与医院分享了嘉定的工作模式以及较为便捷的信息化处理方法;还针对当地发生率最高的菌子类食品安全事故事件,因地制宜,为大姚县医院草拟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为传染病报病、健康食堂创建等提供可行性建议。他动情地说:“虽然六个月的援滇支医工作并不长,道路艰辛却意义深远,在这里的经历和感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要让当地百姓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图片


 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超在大姚县人民医院负责老年科病房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接触的患者大部分是大姚县周边村镇的居民,平时对自身健康状况不够关注,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健康知识相当匮乏。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因反复心衰住院的老病人,因为地域关系、山高路远,患者就诊不便,再加上医疗知识缺乏,连规律服药都做不到。于是在支医期间,他组织了多场慢病相关知识的医患宣教活动,在与患者或家属的互动中, 提高当地百姓对高血压和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视。


青春就是奉献,就是担当


图片


 “姚安的百姓对口腔知识了解得很少,他们甚至用一些土方法应付牙疼,拖到最后只能拔牙处理。” 来自嘉定区牙防所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付强在姚安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初到云南的他,深感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姚安县百姓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只有我每次多讲一点,他听进去了,回去说给家人听,才能慢慢传播开。”慢慢地,他发现根管治疗的人愿意一周后复诊了。在半年中,他完成了门诊934人次,其中复诊率85%以上,还协助完成了会诊工作,参与当地的义诊。“青春就是奉献,就是担当。不虚云南之行,总要做点事情,值得以后回忆。我希望一代代嘉定医者接力下去,共同助力提升基层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切实解决百姓就医难题。”


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图片


 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叶文伟来到双柏县人民医院开展援滇支医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34岁的尿毒症患者杨哥,在造瘘口破溃、感染、疼痛难忍的巨大折磨下,杨哥年纪轻轻却有了轻生的念头。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因杨哥有听力障碍,为了开导他,叶文伟写了满满四页纸,一字一句,耐心劝导,直到杨哥同意继续坚持透析,当得知杨哥的经济拮据时,他又毫不犹豫给予经济援助,杨哥拉着叶医生的手哭了, “谢谢你,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后来杨哥忍着造瘘口的疼痛,坚持写了一封感谢信,满怀恩情承载于一笔一划中。

 跨越山海,情谊更深。一批援滇医生回“嘉”了,但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仍在继续,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带着泥土”移栽到当地,不断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

 

来源:嘉定区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