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的“化工厂”,承担着解毒、代谢、储存等重要功能,然而现代生活中,一些错误的“养生”观念,反而让肝脏负担加重,甚至损伤。据统计,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约20%-30%与中草药或保健品有关。
近日,51岁的黄阿姨因尿液变黄、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来到嘉定区安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原来,为了改善睡眠问题,黄阿姨在外院开了中草药方调理身体,服用了近2个月,“这10多天来,身体一直不舒服。”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考虑黄阿姨的肝功能异常是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经过保肝、退黄及抗炎治疗,患者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每个人对中草药的敏感性不一样,老年人、肝病患者、长期用药者、饮酒人群等高危人群服用中药前,建议先查一下肝脏功能。”消化内科医生孙青说道,“前段时间我们还收治了一位因服用进口保健品引发药物性肝炎的患者。在此呼吁大家,不要轻信保健品宣传或民间偏方,如果出现乏力、恶心、腹胀、眼黄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科 普 时 间:警惕药物性肝损伤(DILI)!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核心器官,承担了药物代谢、毒素清除、营养合成等重要功能,被称为人体的“解毒工厂”。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引发炎症、坏死甚至肝衰竭。数据显示,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占急性肝损伤病例的20%-30%,且中草药占比逐年上升。
肝损伤初期可能无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肝脏受损越来越严重,身体才发出明显的“求救信号”。发现肝损伤后,要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及时就医采取保肝治疗。
注意!这些药物可能“伤肝”
一、西药类
1.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美洛昔康等。
2.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红霉素、酮康唑等。
3.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4.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降糖药:格列喹酮、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
上述西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多与代谢活化毒性产物、酶抑制/诱导、免疫反应及个体易感性相关。
二、中草药及保健品
1.中草药:雷公藤、土三七、何首乌、艾叶等。
上述中药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多与毒性成分代谢活化、免疫调节异常(如雷公藤)及长期累积效应相关。临床上一般选择炮制品,达到降低损伤的目的。
2.保健品:某些减肥药、壮阳药,可能添加某些西药(如二甲双胍等),导致肝脏损伤。
科学用药“五步法”
1.严格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注意药物禁忌。
2.警惕组合用药:如感冒药+止痛药(含相同成分易过量)、中药+西药混合使用,易增加肝损伤风险。
3.谨慎购买中药: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非正规渠道购买的中成药可能掺杂西药;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单味药材,如何首乌每日不宜超过15克。
4.关注身体信号: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尿黄等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腹水、意识模糊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5.定期健康监测:老年人、肝病患者、长期用药者、饮酒人群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保肝小贴士
开药前,应主动告知医生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服药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空腹服用脂溶性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需随餐服);日常生活中,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硒的食物,守护肝脏健康。
来源:安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