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菜大量上市。春笋春笋以其独特的鲜嫩与清甜,成为了餐桌上的“宠儿”。无论是清炒、炖汤还是油焖,春笋唤醒了人们沉睡了一冬的味蕾,带来春天的第一口鲜。
然而,有人却因为贪食进了医院!↓↓↓
医生紧急提醒:春笋味道鲜美但不可贪多!
近日,市民李先生因为夜间突发呕血、黑便,被家人紧急送往安亭医院就诊,经急诊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医生仔细问询了李先生的病史和近期饮食,发现罪魁祸首竟是春季的时令美食——春笋。
无独有偶,五十多岁的王阿姨也是春笋的“忠实粉丝”,近几天几乎每餐都有春笋,在午睡时突发腹痛并伴有呕吐,送医检查后也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所幸,两位市民都就诊及时,没有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李先生的胃溃疡病史成为关键诱因。“春笋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大量食用会对胃肠道产生明显的刺激,导致胃黏膜受损,出现消化不良、反酸、嗳气、胃胀等反应。对于本身患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人群,春笋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胃溃疡加重甚至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安亭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建华介绍,春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鞣酸和粗纤维,过量食用会加重胃肠负担,还可能增加结石风险,过敏体质人群及结石患者也不宜食用。
医生提醒
1.春笋虽好,但不宜贪多。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150克左右为宜,尤其是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应注意。
2.通过焯水处理可以去除春笋中的部分草酸,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烹饪时尽量选择煮、炖等温和的方式。
3.不要空腹食用春笋,最好先吃几口饭或喝点汤,可有效降低春笋对胃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笋后,尽量不要立即食用生冷食物,以免诱发胃肠不适。
4.肠胃疾病患者、肾结石患者、过敏体质者以及老人和儿童,应尽量减少春笋的摄入量,或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如出现胃部不适、腹胀、反酸等症状,应及时停止食用,如出现晕厥、呕吐、黑便等迹象,应及时就医。
来源:安亭医院、上海嘉定、看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