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天旋地转站不稳?
脑袋像被“紧箍咒”勒住般疼痛?
这些眩晕、头痛等症状,
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
作为神经内科门诊上的“两大常客”,眩晕和头痛就像身体的“晴雨表”,既可能是生活习惯的小提醒,也可能是健康隐患的预警。当这些症状频繁出现甚至影响正常生活时,别再“硬扛”,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近日,嘉定区安亭医院开设头晕头痛专病门诊,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大脑健康,重拾轻松生活!
门诊时间:每周六下午(节日除外)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神经内科
— 头晕头痛专病门诊 —
不只是“晕”这么简单!
--眩晕--
当你感到周围环境剧烈旋转,或是走路像踩在棉花上,甚至伴随恶心呕吐、耳鸣耳闷,这可能就是眩晕在作祟。要知道,眩晕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发的症状。
1耳石症
这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主要诱因是内耳中维持平衡功能的耳石脱落,对前庭感受器造成刺激。通常在起床、翻身、抬头等特定头位变化时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通过专业手法复位,多数患者能够快速缓解。
2梅尼埃病
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为典型表现。每次眩晕可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还可能出现听力“时好时坏”的情况。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采用药物控制症状,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3前庭神经炎
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但无听力下降。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治疗减轻炎症,促进前庭功能恢复。
4后循环缺血
中老年人需特别警惕!主要由脑部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和小脑的血管)血液供应不足引起。除眩晕外,还可能伴有复视、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脑梗死,需紧急救治。
从“偏头痛”到“危险信号”
--头痛--
头痛类型五花八门,
从偶尔的“小打小闹”,
到暗藏危机的“健康警报”,
需要我们精准识别!
1偏头痛
以单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常伴有恶心、畏光畏声,部分患者发作前会出现闪光、暗点等视觉先兆。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压力、睡眠不足、饮食(如巧克力、奶酪)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规律作息、避免诱因,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
2紧张型头痛
这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双侧头部紧箍样、压迫性疼痛,程度较轻,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长期精神紧张、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是主要诱因,通过放松训练、物理治疗及药物缓解肌肉紧张,可改善症状。
3丛集性头痛
号称“头痛之王”,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发作时单侧眼眶、太阳穴附近出现剧烈疼痛,伴有流泪、流涕、结膜充血等症状,疼痛程度剧烈,每次持续15分钟至3小时左右,且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在急性发作期持续吸入高剂量、高流量的纯氧15-20分钟,并辅以特定药物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
危险信号
如果头痛突然发作且程度剧烈,伴有发热、呕吐、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或原有头痛模式突然改变,需立即就医!这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脑肿瘤等继发性头痛的表现,延误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预防、缓解与就医指南
--科学应对--
1日常预防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眠7-8小时;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学会减压,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及腌制食品。
2紧急缓解
眩晕发作时,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头痛较轻时,可尝试冷敷额头,按摩太阳穴;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3及时就医
如果是首次出现严重眩晕或头痛,或症状持续加重、频繁发作,或出现了头痛的“危险信号”,应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来源:安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