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今日小暑 | 热浪初袭 盛夏启

发布时间:2025年7月7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标志夏季正式开始。

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此时风带热浪,再无凉风。江淮流域梅雨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

节气节气

小暑为小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

但还没到最热

天人合一,药食同源

小暑

【小暑·藿香】

当小暑携热浪而至,湿热交蒸最易困厄脾胃——此时,一味承载自然智慧的药材悄然登场:藿香。

气候特点

小暑

2025/7/7

俗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湿热交蒸”到达顶点。

暑湿之邪极易在人体肌肤腠理开泄之际,乘虚由外入内,阻遏气机,耗津灼液,损伤阳气,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及肠道传染病等。

推荐中药

小暑

2025/7/7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解暑化湿,和胃止呕是夏季常用的解暑要药。

养生贴士

小暑

2025/7/7

适用于夏季感受暑湿邪气,出现头痛、发热、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人群。

而阴虚火旺、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不宜使用。

节气

【饮食调理】

饮食忌生冷,小暑时节饮食的基本原则为清淡、有营养、易消化,宜进食温软食物,切忌大量进食生冷之品损耗人体阳气。

推荐进食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粥品,以养胃生津、益气消暑。

藿香化浊饮

1材料

藿香5克,苏叶5克,陈皮3克,山楂5克。

2制法

上述材料放茶缸内,沸水冲泡10分钟,加糖调味,放温饮用。

3功效

消暑化浊,醒脾开胃。适合暑热天气,脘腹胀满,舌苔厚腻,食欲欠佳之人饮用。

芦根绿豆粥

1材料

芦根50克,绿豆100克,白米150克。

2制法

芦根、绿豆洗净,白米淘洗干净,绿豆浸泡1小时,加水适量先煮芦根30分钟取汁,然后把绿豆、白米加入芦根汁中慢火煮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3功效

消暑生津。适合暑热内盛,汗多口干之人食用。

薏米赤豆茯苓粥

1材料

茯苓30克,薏米100克,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2制法

赤小豆、茯苓、薏米洗净;粳米淘洗干净;赤小豆浸泡半天。将赤小豆、薏米、粳米与茯苓一起入锅(茯苓用净布包起来),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赤小豆酥烂,加白糖少许稍煮即成。

3功效

化浊利湿,清热消痰。

冬瓜莲蓬脊骨汤

1材料

冬瓜750克,莲蓬2朵,薏仁30克,扁豆30克,陈皮5克,猪脊骨500克。

2制法

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3功效

消暑利湿。适合暑湿困阻,大便稀溏,舌苔厚腻之人食用。

节气

【养生保健】

1起居养生

起居有常,暑天易耗气伤津,此时应顺应天时,起居有常。

睡眠时间顺应天时,有助于人体升发舒展阳气。

2运动养生

运动宜缓,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运动宜缓,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

汗为津液所化,津与血同源。大汗后津液亏损,可出现乏力、心慌等症状。

夏季运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

3情志养生

静心养心,小暑时节天气闷热,易出现心情烦躁等情况,此时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养生突出“心静”。

中医理论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4中医养生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借助三伏天之阳气与药物、穴位的协同作用,通过中药内服,艾灸或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适应夏季的气候特点。

如:合谷穴、复溜穴和少冲穴适合按摩。

✅用手指或按摩工具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

✅每个穴位按压3-5秒,重复10-15次。

✅合谷穴可重按以增强效果,复溜穴和少冲穴宜轻柔。

 

来源: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