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35岁的张先生被送进急诊室。他蜷缩在椅子上,脸色惨白,“医生...我腰疼得像被刀在割...救救我...”
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输尿管上段有一颗5mm的结石,正好卡在了最狭窄的位置。这个还没有绿豆大的小石头,引发了剧烈的肾绞痛。
“你平时是不是经常吃外卖?喝水多吗?”
“平时生活节奏很快,经常点外卖,水确实喝得少。”
原来,张先生是一位程序员,长期过着“椅子焊死”的生活。
日均久坐超12小时;
饮水靠咖啡续命,一天能喝3杯美式,白开水却不到500ml;
饮食全依赖外卖,最爱麻辣香锅+可乐的“程序员套餐”;
熬夜成常态,最近连续通宵3天。
简直是“结石制造”的完美流水线!
医生提醒:张先生的经历绝非个例。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肾结石患病率达5%-10%,治疗后5年复发率接近50%,35-55岁男性成主力人群,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持续,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科普时间
肾结石防治
一、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4个关键因素:可简记为“多、少、酸、堵”
1矿物质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浓度过高(如高盐、高嘌呤饮食)。
2尿液过少:喝水不足导致尿液浓缩,晶体更易沉积。
3尿液酸碱失衡:尿酸结石偏爱酸性尿,磷酸钙结石偏爱碱性尿。
4尿路梗阻:先天畸形或炎症导致尿液滞留,结石“生根发芽”。
二、急性发作期:如何应对“生不如死”的肾绞痛?
1止痛:药物优先,慎用偏方
一线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医生开具的止痛针。
提醒:热敷可能加重水肿,喝啤酒排石可能诱发急性尿潴留!
2排石or手术?看石头大小
结石<5mm:90%可自行排出,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ml+适度跳跃(如跳绳)。
结石5-7mm:药物辅助排石(如α受体阻滞剂松弛输尿管)。
结石>7mm或合并感染:需泌尿外科医生评估后给出专业治疗意见。
3急诊信号: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提示感染性休克风险)
✔ 无尿或少尿(警惕急性肾衰竭)
✔ 剧烈呕吐容易导致胃液大量流失,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尤其要重视。
三、长期预防:从饮食到生活习惯的“防石密码”
1饮水的黄金法则
每日水量:建议至少2.5-3L(夏季或出汗多时需增加,通过尿色判断饮水量是否达标,如尿色偏黄,说明饮水量不够)。
水质无特殊要求,但应尽量避免“硬水”(钙离子含量过高),可适当饮用柠檬水(富含枸橼酸,抑制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结石形成)。
2喝啤酒能排石?小心适得其反!
酒精的双重伤害:啤酒利尿但导致血液浓缩,尿液过饱和;啤酒嘌呤+酒精代谢产物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
建议适当饮用柠檬水、橙汁,提升尿枸橼酸含量,但需控制糖分。
3浓汤滋补?其实是“结石培养液”
草酸钙结石患者少吃:菠菜、苋菜、杏仁、巧克力、薯片(高草酸+高盐);
尿酸结石患者少吃:动物内脏、浓肉汤、啤酒;推荐:低脂牛奶、柑橘类水果(碱化尿液)。
4生活方式防石三要素
运动:久坐族每1小时起身活动,预防晶体沉积。
睡眠:熬夜扰乱代谢,增加结石风险。
体检:每年一次泌尿系B超检查
自测:你是肾结石高风险人群吗?
经常吃外卖/咸菜/加工食品?
有痛风或家族肾结石史?
长期久坐且很少运动?
曾有过输尿管整形手术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以上≥3个“是”:建议调整生活习惯,定期泌尿系统超声筛查。
你的肾脏健康,
就藏在每天喝的那杯水里,
藏在少加的那勺盐里,
藏在多走的那几步路里。
转发给身边爱喝奶茶、爱吃外卖、
爱熬夜加班的TA,
或许能帮他躲过一场
深夜急诊室的煎熬。
科普作者:王大伟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来源: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