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不仅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更是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各单位在党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法,这些做法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为更好地展示这些优秀经验,健康嘉定将陆续刊登各单位在党建引领下的创新实践,分享他们在“品牌建设、功能发挥、报到有我”方面的典型案例。
本期聚焦“功能发挥”→
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
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通过建立“政治赋能、阵地赋能、教育赋能、组织赋能”四位一体的“党建+”赋能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医药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支部品牌,为中医药“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政治赋能:党建领航把稳传承之舵
思想铸魂,明确方向。中心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将中医药传承创新提升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高度,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深入挖掘中医药所蕴含的“大医精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党员日常教育,引导党员从政治高度认识中医药“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
组织筑基,同频共振。实施“书记领航”工程,确保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通过支部书记带头讲、班子成员轮流讲的方式,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专题党课,着重阐释“第二个结合”的丰富理论内涵和科学精神,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与中医药工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中心骨干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思想共鸣、行动共进。
阵地赋能:支部聚力筑牢传承之基
人才共育,固本培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后继有人”作为传承工作的根本任务,实施“双培养”机制,推动中医药业务骨干与党员骨干交叉培养、双向成长。以“朱氏一指禅”非遗保护为核心,建立名老中医工作站,通过师承教育、流派整理、资料编撰,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使朱氏推拿安亭团队增至8人。
阵地共享,文化浸润。建设安亭中医科普馆暨黄墙朱氏世医陈列馆,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健康科普、青少年劳动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阵地。成立党员志愿者宣讲团,走社区、进校园开展沉浸式“非遗”传播体验活动。2018年起,将中医药文化课程纳入3所学校的社团教学,通过专家授课、视频宣传、漫画手册、市集体验等多种形式,让中医药知识可知、可感、可及。
教育赋能:红色引领深植传承之魂
党员教育,“非遗”深融。中心党支部深入挖掘中医药“非遗”中的思政元素,精心开发“中医里的红色基因”系列微党课,将中医智慧、医德典范与党性教育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再现的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引导党员干部在传承文化根脉、守护群众健康的工作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发挥先锋作用。
社区教育,健康润心。不断强化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功能,将安驰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为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出“非遗”实践课、中医漫画绘本、“朱氏一指禅”体验服务,年开展活动30余次覆盖1000余人次,有效推动中医药“非遗”走进社区生活,提升居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医药服务的信任感、获得感。
组织赋能:机制创新拓展传承之域
创新驱动,拓宽路径。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探索“党建+新媒体”模式,组建“党员科普先锋队”,培养兼具中医专业素养与科普能力的“两栖”人才,先后创作系列短视频40余部,通过电视、电台、直播、巡展等多渠道开展“非遗”宣传推广。扩大科普文章产出,绘制并出版面向青少年的中医漫画绘本2本,实现文化传承从“我”做起,从青少年抓起。
受众破圈,放大影响。借助安亭中医药健康文化小镇建设,推动“非遗”传播覆盖全人群。通过文化、传承、服务、科研平台联动,让“朱氏一指禅”等“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区文化馆、总工会、上海地铁南京东路站文化长廊、大型“非遗”集市等市民公共空间,形成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的文化辐射效应,不断放大中医药“非遗”的社会影响力。
未来,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中医药事业“螺旋式”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让千年智慧在党建引领下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群众健康,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基层卫生力量。
来源: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