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儿童也会长牙结石?家长必看的护牙指南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关爱口腔健康

提到牙结石,很多人以为是成年人的“专利”,但实际上,儿童也可能出现牙结石问题。它不仅影响牙齿美观,还会悄悄损害孩子的口腔健康,家长们千万别忽视。

01什么是儿童牙结石?

牙结石,简单说就是牙齿表面硬化的牙菌斑。口腔里的细菌不断附着在牙齿表面形成软垢(牙菌斑),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唾液中的矿物质会逐渐沉积在上面,让软垢变硬、钙化,最终形成牙结石。

儿童牙结石和成人相比,有两个明显特点

颜色较浅:多为黄色、淡黄色,不像成人那样容易形成深色结石,早期容易被忽视。

质地较软:儿童牙结石钙化程度较低,质地相对松软,但同样会紧紧附着在牙齿表面,无法通过刷牙自行去除。

02为什么孩子会有牙结石?

儿童牙结石的形成,核心原因是口腔清洁不到位,具体可归结为3个常见因素:

1.刷牙“走过场”,清洁不彻底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自主刷牙时,可能存在“敷衍刷”、“漏刷”(比如牙齿内侧、牙缝)的情况;家长如果没有及时检查或辅助清洁,牙菌斑就会在牙齿表面“扎根”,慢慢钙化。

2.饮食习惯不合理

频繁吃甜食、喝奶茶、碳酸饮料,这些食物残渣会加速细菌繁殖,为牙结石形成提供“养分”。

不爱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咀嚼时无法通过食物摩擦清洁牙齿表面,也会增加牙结石风险。

3.口腔环境特殊

有些孩子唾液分泌较少,或者唾液中矿物质含量较高,会加快牙菌斑的钙化速度,即使清洁频率足够,也可能比其他孩子更容易长牙结石。

03牙结石对孩子的危害,比你想得更严重

别以为牙结石只是“脏东西”,它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危害是渐进式的,长期忽视可能引发连锁问题:

引发牙龈炎

牙结石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比如刷牙、吃苹果时牙龈出血),孩子会因为疼痛而抗拒刷牙,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龋齿(蛀牙)

牙结石本身是“细菌仓库”,会不断释放细菌侵蚀牙釉质,比普通牙菌斑更容易引发蛀牙,且蛀牙进展更快。

影响牙齿发育

儿童处于牙齿和颌骨发育的关键期,长期牙龈发炎或蛀牙,可能影响恒牙萌出的位置和健康,甚至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

影响美观和自信

牙齿表面发黄、附着“污垢”,可能会让孩子在社交中感到自卑,不敢大胆笑。

04如何预防儿童牙结石?

儿童牙结石的核心是“预防”,只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口腔习惯,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做好这三点是关键:

1.彻底清洁口腔:从“刷对牙”开始

刷牙时机

每天早晚各刷1次,每次至少2分钟;饭后30分钟内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停留。

刷牙方法

推荐“巴氏刷牙法”——刷毛与牙齿呈45°角,轻柔旋转刷牙,重点清洁牙齿内侧、牙龈沟和牙缝(这些是牙结石的“重灾区”)。

工具选择

3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氟量0.05%~0.11%的儿童牙膏,每次用量约“米粒大小”;3岁以上用含氟儿童牙膏,用量约“豌豆大小”。

建议使用儿童软毛牙刷,每3个月更换1次;6岁以上孩子可尝试使用牙线,辅助清洁牙缝(家长需指导正确用法,避免损伤牙龈)。

2.调整饮食习惯:减少“结石诱因”

控制甜食、黏性食物(如巧克力、年糕)的摄入频率,避免睡前吃零食。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苹果、玉米),通过咀嚼摩擦牙齿表面,帮助去除部分软垢。

多喝水,尤其是白开水,既能稀释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又能促进唾液分泌,抑制牙菌斑钙化。

3.定期看牙医:做好“专业防护”

定期检查:建议每6个月带孩子做1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菌斑、软垢,及时清理,避免形成牙结石。

专业清洁:如果已经形成牙结石,需要通过牙医的“超声波洁牙”去除——这种方法安全无痛,不会损伤孩子的牙釉质,是清除牙结石的唯一有效方式。

05这些错误认知要避开

误区1:孩子乳牙会换,

长牙结石不用管

错!乳牙牙结石会损害牙龈和牙槽骨,影响恒牙萌出环境,甚至导致恒牙排列不齐或蛀牙。

误区2:刷牙用力就能刷掉牙结石

错!牙结石已经钙化变硬,刷牙无法去除,反而用力刷牙会损伤牙釉质和牙龈。

误区3:只有大孩子才会长牙结石

错!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清洁不到位,就可能形成牙结石,甚至有些乳牙期的孩子也会出现。

 

来源:嘉定区牙病防治所